第132章 無妄之災 (第2/8頁)
漁陽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個企業都在穩定健康的執行,產銷兩旺,利潤不菲。
說起利潤,現在幾個企業每年能為姬羽創造的利潤足有三千萬以上,但是他的經濟情況始終處在入不敷出的狀態,甚至要靠貸款維持企業的正常執行,主要原因是他的科研投入實在太大了,這讓劉琳心裡很是不安和不滿。
劉琳是海水泵業的財務副總兼主管會計,在她看來,公司現在只靠生產經營海水潛水泵,每年能創造上千萬純利,已經非常好了,用不了十年姬羽就能跨入億萬富翁的行列,以後幾代後輩都能生活的很富足,幹嘛還要搞那些只燒錢沒效益的科研開發?而且那些開發專案對潛水泵的更新換代完全沒關係,那些進口機器裝置儀器儀表動輒上萬美元甚至數十萬美元,那些稀土原料各種合金比黃金還貴,幾公斤幾公斤的被白白消耗,沒有產出,收穫的只是寥寥幾頁試驗記錄,除了能讓姬羽寫幾篇價值不過幾千美元稿費的論文,再沒有任何好處。
姬羽的瘋狂讓劉琳心驚,丈夫對新材料的研發已經處於痴迷狀態,根本不聽她勸,她真擔心有一天,丈夫將全部財產敗光,給她和兒子留下的只是數以千萬的銀行債務,為此她苦口婆心的勸過丈夫,也跟他吵過、冷戰過,可沒有效果,姬羽依然我行我素,每天沉迷在研發樓裡不能自拔。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其實,姬羽這兩年在科研的投入,並不像劉琳看到的那樣一無所獲,自技術研發樓投入使用後,三年間他已經研發出六種新的功能性稀土合金,取得了四十二項這些材料的應用技術,他將其中不那麼重要的三項新材料發明和二十七種應用技術,賣給了斯坦福大學新材料學院,跟卡梅倫教授聯名申報了專利,不但獲得了上千萬美元專利收入,還獲得了斯坦福大學的碩士學位,他現在已經在攻讀斯坦福新材料學院的博士研究生。
姬羽賣專利技術獲得的美元,沒有轉回中國,都用在美國加州新羽投資公司的業務上了,經過了1983年的金融危機,受到重創的美國經濟實體正在逐步復甦,很多優質企業要發展苦於沒有資金,魏格納和琳達這兩個經濟法律精英組合,借勢選擇最看好的企業進行投資入股,甚至在兩家企業成了控股股東。再有就是在股票交易所購買廉價的利好股票,投資公司就像一個吞金獸,無論姬羽往裡面投入多少錢,始終不能滿足投資公司的血盆大口,魏格納和琳達每次來信,85%的內容都是缺錢、缺錢,當然,他們也不是隻靠姬羽的技術專利費投資,超過一半的投資是靠股票交易市場的股票買賣獲得的紅利維持。現在投資公司的賬面資產已經超過1.8億美元,只是這些美元只是賬面的數字,都是企業的股份資產和交易所的股票價值,如果要使用這些錢,還得將其變現。
姬羽沒有賣出去的科研成果,不是沒有經濟價值,而是他壓根就不想將這些研發成果告訴卡梅倫,他感覺那些科研成果對國防軍事發展有重要作用,他不想自己研發的科研技術,起到提升西方發展國家軍事力量的結果,他已經將其中兩項發明和6項應用成果技術說明書,交給華雲啟,希望透過他的關係跟國家軍工企業和科研部門合作,很可惜一直沒有實質進展,聯絡的單位要麼不感興趣,不相信他一個民營企業能有什麼尖端科研成果,要麼提出的條件比較苛刻,姬羽不是不愛國,但也希望自己的心血和投入能有個理想的回報,可對方給的條件連買試驗原材料的成本都不夠,他實在無法接受這樣的條件,只能將這些能提升國防科技的成果冷藏封存。
姬羽從沒將他的技術研發成果和海外產業跟劉琳、左玉潔等國內的親人朋友說過,所以劉琳、左玉潔甚至藍靈、董秋生等人,都為姬羽的偏執行為感到不解和不安,只有趙國平始終堅信,姬羽的所作所為肯定所圖甚大,不但不許兩個兄弟對姬羽妄自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