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終得顯真相 (第1/3頁)
巴列查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三日後,大理寺那邊傳出訊息,敬雲郡王遇刺身亡的事情是他的岳父楊禱正和其家奴所為。
聽到這個訊息的時候柏逐昔在皇寺裡看了安和祝策下棋,看得她百無聊賴,只想睡過去。這訊息傳來正好讓她解解乏,聽來人徐徐說著事情始末。
敬雲郡王痴迷佛法,常年住在佛寺不歸家,便是不住在佛寺,也是三天兩頭往那邊跑。楊禱正把女兒嫁給他之前就知道他有這習慣,但想著他到底給了自己女兒那麼盛大的婚禮,又一向愛重她,便也沒有過多在意這件事。
郡王妃自小長在深閨中,出嫁後自然以丈夫為重,心中常念著他,便時時去寺中陪伴。
那年春天下了場大雪,敬雲郡王聽聞城外霞光寺來了一位雲遊高僧,不顧春節應是闔家歡樂之時,跑去霞光寺找這位高僧論道。
說他痴,倒也真是痴,只是隨後發生的事叫人聽了無不唏噓。
這樣的日子,郡王妃哪裡願意自己一個人在家中,便也顧不得自己身子不便,硬是隨他一塊去霞光寺。這種天氣,山路險滑,敬雲郡王也沒想著讓人抬轎,非說走上去才是真的誠心。那郡王妃也是個痴傻的,沒想著自己身子不適,硬是信了丈夫的話,陪他一步步往那山上去。
郡王妃摔了一跤,可憐當時她已有五月身孕,這一跤摔下去,孩子便沒了。
沒了孩子,郡王妃心中哀痛,神思憂慮。偏偏這種時候敬雲郡王沒有任何表示,仍是每天唸佛,還不解了府中吃齋的令。郡王妃的身子沒能很好的補回來,大不如前,整個人也因著孩子沒了的緣故精神氣短。
這種時候,敬雲郡王竟還硬帶著她去山上拜佛,郡王妃本就因著去拜佛害自己丟了孩子而難過,敬雲郡王不安慰她便罷了,還拉著她去佛前說什麼懺悔。
走這一遭讓郡王妃受了寒,大病一場,很快便去了。
事情到此,敬雲郡王本該留在都城為郡王妃守靈,卻為了躲避朝堂鬥爭而遠走江夏,對郡王妃的死毫無悔意。
楊禱正在知道女兒死因之後不止一次去找過他,並非要他償命,只是希望他能夠將葬禮辦得體面些,該守的喪期守了,也不枉自己女兒同他夫妻一場。
只是敬雲郡王說什麼也不肯,還上書皇帝以年關時京中負責皇家喪葬的官員不在為由,找了一群和尚去唸經超度。其實以他郡王的身份,那些人即便不在京中,也能很快被召回來。
他不是不能讓妻子體面的走,只是不願,因著他明白在郡王妃的葬禮上耗費太多時間,他便不容易離開都城。
楊禱正雖然恨,但他只是一個普通官員,背後沒有可以倚靠的人,他沒有辦法對敬雲郡王做什麼。
然而他也是一個父親,沒有哪個做父母的可以無視自己女兒的死亡。從那時候開始,他就已經計劃尋找機會殺了敬雲郡王為女兒報仇。
他對佛法深惡痛絕,雖知此事並不是佛法的錯,卻也因著敬雲郡王一向用佛法來做藉口而怨憤。
在敬雲郡王離開都城之後,他也以夫人受刺激為由回了老家,實則是派出自己的親信跟著敬雲郡王去往江夏,敬雲郡王在江夏的所作所為他都知道。
他甚至派人去和矣慄族的首領交涉過,聯絡江湖人的方法也是他給出去的,但矣慄族首領深知自己一族人的性命在上人眼中比不得一位郡王,所以他百般忍耐,沒有對敬雲郡王下手。
楊禱正多方籌謀,終於等來了萬佛會,明心寺住持本該前來都城。出發之前楊禱正讓人在他飯食重下了藥,住持無法動身前來,同時江夏官員為了緩和和矣慄族的關係,說動住持,讓敬雲郡王暫離江夏,所以敬雲郡王成了此次明心寺參加萬佛會的代表。
這樣仔細的籌謀,柏逐昔都忍不住佩服楊禱正,他能忍,也能謀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