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頁 (第1/1頁)
舒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這部作品裡,最初那種強烈地希望&ldo;清算&rdo;什麼的情緒隨著寫作過程的推進,慢慢地得到了緩解。我越來越了悟:&ldo;清算&rdo;什麼已經不是最重要的‐‐儘管我至今仍然認為,紅衛兵當年的那些惡行應該受到清算;而對於我們這個苦難的民族來說,真正深切地汲取那個瘋狂年代的慘痛教訓,永遠避免重蹈覆轍,才是最最重要的。但我必須坦白地承認,這樣一種屬於理性的感悟,在我的主觀心志中,尚沒有徹底完成。因此,細心的讀者大概不難體察,上述兩種情緒在作品中實際上是交織湧現的。對此我只能歸結為:自己還沒有真正完成對昨天的超越。我寄希望於未來。
今天,當我時常在舊貨攤上看到年輕人饒有興致地撿拾文革時期的宣傳品和紀念品時,臉上流露出的那種事不關己的玩味神態,總感不是滋味。他們一定覺得那段歷史已經遙遠,和今天的生活毫不搭界。殊不知,那場浩劫革了中國文化的命,斷了中華民族的魂,滅絕了幾千年形成的禮儀道德……其餘毒至今還在貽害著他們,令他們必須在一個浮噪鬧騰、瀰漫著無恥貪佔的社會中求學和生存,必須時刻警惕著夜道上的安全,必須學會防範生活和工作中來自他人的算計,必須從&ldo;五講四美三熱愛&rdo;和&ldo;八榮八恥&rdo;這些最基點的道德標準重新做起……想想他們,每一個有良知的、經歷過那個年代的國人,應會知道該怎樣面對那段歷史。
我誠摯地感謝我的多位朋友對此書修改所提出的中肯建議,使得這部作品最終能以我比較滿意的面貌問世。我自己在主觀上期許,也希望能夠得到讀者朋友這樣的認可:這是一部還一段歷史本真面目的書。
作者簡介:舒平,本名王書平,1953年生於北京。1969年由北京赴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1978年返京,現供職於故宮博物院。出版過長篇小說《以生靈的名義》、《飄逝的星宿》。
沉默的鐘樓 後記(2)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