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頁 (第1/2頁)
酒千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軍師也點頭:「扶持寒門是好事,有了競爭,才能讓世家進步,而不是總想著吃老本。大楚開國時的八大世家,富貴到如今的,還剩下幾位?偏偏總有人拎不清,不去鼓勵族中子弟認真科考,反而要與皇帝對著幹。」
曲紅昭托腮:「這場風波,短時間內怕是不會平息了。」
這場風波燃起的契機,十分平常。
最初是有人駕馬車,在鬧市裡縱馬致人重傷。
京裡勛貴世家,一向恨不得將所用的一切都打上印記,連馬車都有標記,十分容易辨認。那馬車是一戶姓尹的人家的,但這家的次子聲稱出事時,他將馬車借給了寵妾的弟弟。
他這位小舅子也對鬧市縱馬一事供認不諱,本來事情不算大,給了賠償,再讓鬧事者坐上幾個月的牢,這事就過去了。
偏偏京兆尹查案的時候,發現來認罪的鬧事者和目擊者的口供對不上,鬧事的就是這位尹家次子,出事後找了個替死鬼而已。
京兆尹覺得他們簡直把律法當成兒戲,十分不滿,當場就要去抓人、重判。
尹家卻也很不滿,肯找個替死鬼,已經是給足你面子了,你卻偏偏要搞事。
至此,這件事都只是件小事,它能鬧大,是因為這個尹家,與敬國公府那個尹家,出自同源。
這位尹二少爺,是當今敬國公堂弟的嫡孫,算起來,也要叫太后一聲堂姑姑的。
兩方僵持起來,尹家搬出敬國公府說事。京兆尹也不含糊,直接一狀告到了陛下面前。
陛下完全沒有顧慮,幾個月的牢你不願意坐,那就多坐幾年吧,與此事相關之人一律下獄,以儆效尤。
這下算是捅了馬蜂窩,尤其這一任京兆尹正是出身寒門的進士,一年前由陛下親自調任,很多人都把這件事當成是皇帝打壓世家的佐證。
要曲紅昭來說,這些人養尊處優慣了,養得很有些多疑,稍有不如意的,就懷疑是旁人要害他們。
世家從陛下的態度中感受到了危機,進諫更加頻繁,一副誓要逼皇帝低頭的模樣。
到這裡,曲紅昭算是明白了。
自己被扯進去,是他們在這兒圍魏救趙呢。
被扯進去的定然也不止自己一個人,世家這是在海里廣泛撒網,看看陛下更在意哪條魚,再對其進行重點捕捉。
但他們圍魏救趙,皇帝也會釜底抽薪,下令國子監整改,三百人學額自此不再全給勛貴子弟,而是分出一半,一百五十人給寒門書生。
訊息一出,鬧得滿京皆知,寒門子弟為之歡慶,讚頌帝王聖明。世家子弟自然不願,在此之前,京中肯收寒門子弟的最好書院叫作青鹿書院,此時青鹿書院和國子監的學子們形成了兩派,每日寫文章互相攻訐。
不過書院裡的事好解決,多給他們加點課業、臨時加了幾次小考,一個個就都淚流滿面地挑燈夜讀、奮筆疾書去了。
難辦的是朝堂之上,這一次,年紀輕輕的皇帝陛下卻在此事上出奇的強硬,寸步不退。
據說連太后說情,都被他擋了回去。
事情鬧成這樣,世家顯然也是有些騎虎難下。
曲紅昭沒有過多關注朝堂動向,術業有專攻,她的責任就是把大楚的北疆守好,跟著亂操心朝堂鬥爭也是無用。
只在接下來傳來的零星訊息中,知道以敬國公為首的勛貴世家和皇帝及寒門官員之間的劍拔弩張愈演愈烈。
據說還有人逼著曲家表態,搞得曲紅昭的老父親苦不堪言,每每上朝時乾脆如鋸嘴葫蘆一般眼觀鼻鼻觀心一言不發。不過觀曲家以往作為,不管他這一次是否明確站隊寒門,曲家這個世家背叛者的名號怕是都洗不脫了。
曲紅昭略做思考,給淑妃去了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