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文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些寶貝的細節,更沒有討價還價,而是兩人在雜物間門口交流了一下,就確定了交易的物品數量與價格。
楊德祿在烏桐縣出生,沒有學習過華夏的歷史與文化,根本沒有這方面的認識,對這些寶貝的瞭解完全是一片空白。
而且,這些寶貝本也不應該出現在緬北的這個窮鄉僻壤!
楊潞飛和楊德祿完成了交易之後,就讓柳長春派了一臺軍車過來,都不用自己動手,隨車計程車兵們就搞定了,很快將這些寶貝運走了。
楊德祿的內心還還忐忑,慶幸自己沒有要很高的價,否則,那些軍爺可不會給自己好臉色!
在遇式頃師長駐紮期間,當兵的就像蝗蟲,走到哪裡哪裡就要遭殃。
聽說換了一個將軍,以後老百姓的日子更好過了,看來這是真的,至少現在的楊德祿是這樣認為。
撿了這樣一個大漏,楊潞飛回到軍營後,還特地交代了一下柳長春,以後要對常來茶館多關照。
楊潞飛對買來的瓷器進行了簡單的分類,將裡面沒有文物價值的普品瓷器挑了出來,然後再次裝箱,連同那尊佛像一起帶回了馬連寨的特務營基地。
這些瓷器上面灰塵很多,而且不少還是髒兮兮的,不是楊潞飛不想清理 ,而是他知道這些寶貝的珍貴,稍有不當,就會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所以,封存是才是最好的辦法。
不過,那尊佛像底部的封膠他還是開啟了,有了上次的經驗,他很輕鬆的就將裡面藏著的東西取了出來。
取出的第一張是藏寶圖。在連綿起伏的群山之中,有一座叫做黃龍宮的廟宇,寶貝就藏著後山的巖洞裡。
雖然楊潞飛還沒有去過這個地方,但是卻從藏寶圖上那些宮觀的資訊,推測出了這座山的名字,那就是位於湖北丹江口市的大名鼎鼎的武當山。
不過,至於哪兒藏著的是什麼寶貝,圖上找不到任何資訊。
楊潞飛記住位置,就將藏寶圖銷燬了,以杜絕後患,免得節外生枝。
接下來取出的是一卷摺疊起來的宣紙,楊潞飛小心翼翼的在桌子上展開,上面寫滿了工整的小楷字。
而留下這些文字的人名叫楊文龍,是常來茶館老闆楊德祿的祖上。
在這篇一千多字的長文中,楊文龍記述了自己的生平經歷和所承擔的使命等情況,字裡行間透露出壯志未酬無以報國的遺憾與惆悵……
楊文龍以武狀元入宮,因性格耿直不善攀附等原因不為當朝權貴魏忠賢等所喜,被打發到了信王府當差。
信王朱由檢是當朝皇帝朱由校唯一的弟弟,少年時的他特別喜歡讀書,而且不苟言笑,尤為注重禮儀和個人修養,以至於在他讀書的時候,連陪讀一旁的內侍都不敢出聲說話,噤若寒蟬。
而年齡相仿、性格相近的楊文龍慢慢獲得了信王的信任與看重,不僅帶他一起讀書,經常給予指點,還在私底下交流讀史的心得。
信王對當時宦官弄權的弊端都看在眼裡,他以前也讀到過十常侍、董卓等擅權的內容,以至於痛恨魏忠賢等專權,感慨“皇兄過忠厚,為(魏忠賢)所欺耳”。
明熹宗朱由校駕崩,信王得以繼位,成為明王朝的第十六位皇帝,即崇禎皇帝。
他在即位之初,就剷除了權宦魏忠賢及其黨羽(閹黨),整頓朝綱、勤於政事,厲行節儉,力圖實現大明王朝的“中興”,可惜最後卻是“自縊煤山”的結局。
雖然朱由檢自己說“朕非亡國之君”,將大明覆滅的責任歸咎於“諸臣誤朕”,後世亦不乏對他的同情與肯定。然而,也有歷史學家認為,朱由檢這人志大才疏,剛愎自用且急躁多疑,對明王朝的覆滅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老闆沒了,楊文龍的工作卻還在繼續,因為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