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頁 (第2/3頁)
[美]丹尼爾·席爾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移民署的中央辦公室。不過當時他穿著一套精緻的灰色正裝,就站在阿道夫&iddot;艾希曼的身邊。
&ldo;這位武裝黨衛軍的二級突擊隊大隊長告訴我,他要做個試驗,&rdo;克萊恩說,&ldo;他命我演奏勃拉姆斯的《g大調第一號小提琴和鋼琴奏鳴曲》,我從琴盒裡取出提琴,開始演奏。一位難友從旁邊走過,大隊長請他說出我所奏作品的名字。難友說他不知道。大隊長拔出手槍,射穿了難友的頭。他又找到另一名囚犯,提出了同樣的問題。這位優雅的樂手拉的是什麼曲子?就這樣持續了一個小時。答對曲名的人就能撿回一條命。答不對的,他就打爆那人的腦袋。等他結束試驗的時候,我腳下已經躺了十五具屍體。飽飲猶太人鮮血的饑渴消解之後,這傢伙陰沉地微笑著走了。我和死去的人們並肩躺著,為他們祈禱。&rdo;
克萊恩陷入了長時間的沉默。接著,一輛汽車在街上呼嘯駛過。克萊恩抬起頭,又開口了。如何將奧斯威辛的邪惡同戰爭索賠處的爆炸案關聯在一起,加百列還不是很確定。不過到目前為止,他對故事接下來的走向已經有了一種清晰的預感。克萊恩繼續沿著時間軸講下去,用拉馮的話說,這叫一次取一片瓷器一一奧斯威辛虎口倖存,解放,他回到維也納……
戰前,猶太社群計有十八萬五千人,他說道。六萬五千人在大屠殺中殞命。一千七百個破碎的靈魂在1945年掙扎著回到維也納,迎接他們的卻唯有公開的敵意和新一輪反猶太主義浪潮。那些在德國槍口下逃出去的人,卻在返鄉的路上遭遇了重重阻礙。他們要求經濟賠償,然而得到的回應卻只有沉默,或是譏諷著把皮球踢給柏林。克萊恩回到了第二行政區的老家,發現家裡已經住著一戶奧地利人。他要求他們離開,卻遭到拒絕。他花了整整十年時間才把他們磨走。至於他父親的紡織品生意,卻是永遠不能恢復了,也再沒人努力去恢復過。朋友們鼓動他去以色列或美國,克萊恩拒絕了。他發誓要在維也納住下去,做一個活生生的、能呼吸能行走的紀念碑,紀念那些受驅趕、被屠殺的人們。他把自己的小提琴丟在了奧斯威辛,此後也再沒演奏過。他先在一家紡織品商店裡做文員維持生計,後來又做了保險推銷員。1995年,為紀念二戰結束五十週年,政府決定向奧地利的猶太倖存者支付每人約六千美元的賠償金。克萊恩給加百列看了支票‐‐始終沒有提現。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