瞎說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好,好。好計策!”
遼國的這次伐唐之舉,雖然搞得舉世皆知,但天下人都不認為契丹真敢伐唐,長安劉知遠、南齊李昪還有漠北的部族都蠢蠢欲動但一直就只是蠢蠢欲動,在唐遼真正開戰之前,沒有人真的動!徐州和太原兩地,也明裡暗裡地向燕京施加壓力,不是真的就敢造反。而是想趁著張邁西巡、契丹東侵來跟幽州這邊討價還價,爭取多一點的好處。安重榮上表要求朝廷贈予丹書鐵券。正式封他為晉國公,以北到雁門、南到汾州之地世襲罔替。李守貞也上表懇請封他為徐國公,他願為大唐守淮北之地,永為邊藩。反而是長安方面毫無動靜。
耶律李胡舉兵西進時,燕京召開了好幾次廷議,朝野也是議論紛紛但遼陽府近來的動態。都隨著商人西傳,並非只有曹元忠的細作知道遼國的形勢,市井間無論文士還是商人都能對遼國的政變論出個一二三來。
經過分析之後,大部分人都認為遼國的西侵必定是雷聲大雨點小“貌似外戰,其實內戰!”都認為耶律李胡是藉著“伐唐”之名來奪取國內的兵權政權。
因此無論政務院的執政、翰林院的學士還是糾評臺的御史。都主張“外撫內壓”:對漠北的部族懷柔綏遠,對太原、徐州則厲詞拒絕他們的所有條件!
政府、學府和糾評臺都表現得如此強硬,兩道斥責的詔書便很快出臺,將安重榮李守貞都痛責了一番,本來馮道還有些擔心二人惱羞成怒惹起兵災,結果無論太原還是徐州都對這痛責默不作聲,該輸送的夏稅還是照樣輸送了。
府臺的官員們見狀大喜,對這兩封詔書帶來的勝利十分欣然,燕京市井也是議論紛紛,覺得此番運作,真可謂“不戰而屈人之兵”也。
但對於漠北部落的懷柔政策,則受到了軍方的強烈抵制。沒有張邁的樞密院是一個弱勢的樞密院,而對部族的政策涉及到軍務,既沒有天策上將金印,又沒有天可汗金印,發出來的文書就像指引多過於命令。
東漠北的石拔首先拒絕,認為這道命令違反了元帥先前訂立的規則,西漠北地方遙遠,但料想鐵獸石拔也不會贊成這一主張。
結果四月初,東漠北就鬧出了兩起部落反叛,雖然旋即被石堅鎮壓了下去,但糾評臺已經出現了指責的聲音,認為興華城的這位都督不顧夷情,有酷帥之嫌疑,如此苛待夷人,恐非國家長治久安之道。
在一片國家安穩無事的氛圍當中,只有楊易發出了不同的聲音他人已經到了密雲,但由於行跡絕密,所以這封奏疏也是偽稱是從定遼送來楊易在他的奏疏中認為兵勢兇險,不可輕忽,提出當前大唐國防存有三弊,並提出兩條策略來因應。
楊易認為,大唐國防如今存在的國防第一弊是有攻無守所謂有攻無守,是指唐軍因近年屢戰屢勝,正處於對外的急劇擴充套件之中,所以軍方從高層到地方思路上都是如何進攻,而很少想到如何防守的問題,這幾年來軍資的投入都花在軍隊的整訓上,硬體設施的投入主要是在武器的研發和道路的鋪設這都是要讓唐軍的兵力能夠以更快的速度更少的成本到達更加遙遠的地方。所有這些舉措都出自於一種進攻的思維。在這種思維慣性下,長城完全不重修、關卡也疏於整頓,因此楊易認為如果遇到敵人攻擊。在戰爭初期可能會出現措手不及的劣勢。
對於楊易提出來的這第一弊,中樞的許多臣屬如範質、李沼等人早就有類似想法了,他們也覺得在燕京立足也有數年之久了,整個燕雲地區的防務卻一直處在“練兵不修城”的狀態中,各地軍鎮只是安營紮寨,而沒有高築城牆。他們認為若真的有心定都燕京,就應該重修長城、嚴整關卡,榆關如果拿不回來,那就應該大力整治灤州,將灤州建設成為一個強大的平原要塞。
可是張邁對修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