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墟之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更適合看科普,而歲數大了也不適合看文學,因為很難再被打動。文學最容易影響的還是十幾歲的少年,因為他們集合了太多矛盾,熱血、孤獨、渴愛、憂鬱、理想主義等等,他們急切想找一個思想上的路標,在這個階段讀到幾本好書是很好的。
其實我今年也是給自己定了個目標的,希望2024年能把純原鄉寫到四百章,不過目前來看有點難,因為我還要寫老劍,而且,四班三倒的日子,讓我對於時間和精力的分配不得不更精打細算,加上職工宿舍是雙人,沒有足夠的獨處時間,真的很難爆產。
我是個喜歡獨處的死宅男,小時候就愛一個人在屋裡走來走去,腦子裡不斷構思著各種情節,這種感覺很快樂,很充實。
從第四捲開始到現在,我覺得自己確實在慢慢走出陰暗,慢慢開朗起來,現在的時間一半平淡,十分之三孤悶,剩下的便是快樂,已經好很多了。
在第三卷末期的時候,我就覺得是時候該丟下包袱了,所以寫了“後來的渺小”三部曲,“最初”兩部曲和“快樂真諦”,儘量把所有的消極都傾注在這六章裡。不過第四卷裡,我依然還是寫了“凍結”、“天涯海角”、“遺憾”這種苦情詩,事實上我也不可能完全捨棄這個題材,而且我也並不是單純為自己而寫。
目前我在創作上的目標是比較明晰的,至少在寫作上是如此,其實我感覺自己畫畫的天賦不比寫東西差,只是自己從未深度挖掘過,畢竟太費時間,只能專注精力先把文字這一塊做好。
有餘力的情況下,我也挺愛嘗試些新鮮玩法,像打牌、麻將那種我覺得沒啥意思,都是消遣,我更熱衷於創作一樣東西。有生之年,我希望還能出本畫冊,寫幾首歌,等等,不一定要發表或者成名,這就是純粹的精神追求。
之前我在綠水青山那章試著寫了寫古詩,發現自己可能有點天賦,但絕對不多,於是後來基本沒繼續嘗試探索了,這個東西需要學習,而且又要講究平仄,限制太大,我感覺按照這麼一個框架,好的句子基本都被古人用完了,再怎麼寫也很難達到那種高度了。
鑑於自己詞彙量有限,最近買了本古詩詞鑑賞,有空翻翻沒準能有點用,藝術這東西真要吸收營養,還是得追本溯源從古典開始,以前我學楚辭的時候就發現了,古人真的創造了好多優美的詞彙,不用真的可惜,像天空,古代就有蒼穹、碧落、空明、霄漢等稱呼。
而現代詩,只能說大多數是純純的文字垃圾,要麼用詞匱乏,要麼胡亂堆砌,用幾個外國人或者神的名,自己的文化是一點也用不上啊,文化自信都丟了還自詡詩人,屁嘞。
其實我在上學的時候就發現了,語文書上的一些課文是真的好,用心學了真能薰陶一生,我敢說至今為止沒有任何一本書比得上語文書對我影響深遠。
最近麼,和家裡通話還是一直不多,也沒啥好聊的,買房子,我沒啥慾望,結婚,我深知自己不善迎合,所以也沒什麼好說的。
正如想象燃燒落在浪潮裡寫的:
“天黑了,回家的路要一個人走,走著走著那些螢火蟲就散了,昨天我還躺在田野迎著風唱歌,現在就坐在床上借燈光換取平靜。
異鄉的熱鬧總不如故鄉的煙雨星空,許多未見過的在腦海裡絢爛似火,我不害怕,我只想走走停停,好好問一問,或者什麼都不說,就這樣自言自語地孤單老去。”
“天亮了,離家的路要一個人走,走著走著那些呼喚聲就遠了,昨天我還躺在秋天閉著眼玩耍,現在就熬過冬天靠相簿想起生活。
餘生的旅途常盼望把美夢鋪在腳下,已知曉的幸福至今也不曾爭取過,我不失落,我只想短暫離去,躲一會道理,或者什麼也別說,就這樣無聲無息地隨風飄落。”
話說回來,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