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沒用的傻書生!”李風雲撥轉馬頭,正欲離開,心中隱隱覺得不安,這裡人跡罕至,就算有人路過,也未必會注意到橋下那傻書生,山間風冷,他若不理,這傻書生必定凍死在這裡。
“孃的,算老子倒黴!昧著良心做回好事吧!”李風雲嘟噥了一句,跳下馬來,躍下山澗,將那書生抱上山澗,草草為他裹上傷口,將他搭上馬匹,想要再回到鎮上。又想這書生體弱,在寒風中未必能支撐到鎮上,要是就這麼死了,被人看見了這書生的屍體,又是個麻煩。還不如干脆找個避風的地方,生堆火,若救得活這書生便救,救不活也只怪這書生的命不好,將這書生的屍體往山中一扔,免得招惹是非。
想到這裡,李風雲乾脆牽著馬繼續往前走,約莫走了半里多路,終於找到一個山洞,李風雲大喜,將那書生卸了下來,探了探似乎還有氣息,只是額頭燙得嚇人。
李風雲急忙找來乾草柴火,生了一大堆火,將那書生溼衣服剝得乾乾淨淨,拍活了他的筋骨,放在火堆邊鋪好的乾草上烤火,又找來些草藥,胡亂搗成糊,就著烈酒餵了進去,又餵了些撕碎搗爛的肉餅,低聲道:“窮酸書生,老子能做的也就這些,活不活得成,就看你自己的造化了,誰叫你去招惹那個兇婆娘!”
說來那書生的命也真大,時昏時醒過了兩天,終於從閻王爺那裡掙扎回來,清醒了過來。
那書生名叫王審琦,年紀與李風雲相當,才十八歲,祖籍遼西,遷居洛陽,石敬瑭引契丹兵滅後唐之時,隨父逃難逃到了這裡,因這裡偏僻,戰火難以波及,便在此處定居下來,父子倆靠寫字賣畫為生,前些年其父病故,便只留下一人,生活更是貧苦。
後來的王審琦不知吃錯了什麼藥,居然暗戀雙峽鎮上大戶張家的四小姐,命中該有此劫,幸好遇上了李風雲,救了他一命。
李風雲問他以後有什麼打算,王審琦嘆道:“雙峽鎮我是不想再呆下去了,李兄說得沒錯,如今這亂世,學文有什麼用?還不如手中的刀靠得住,我打算出去闖闖,聽說契丹人又要攻打中原,也許這是一個機會。”
李風雲笑道:“你這書呆子,抓只雞都夠嗆,還敢拿刀去殺人?”
王審琦咬破手指,對天發誓道:“死便死矣,有重於泰山,有輕於鴻毛,我王審琦對天發誓,絕再不受這番屈辱,此生若是不能出將入相,情願死在萬刃之下。”
李風雲哈哈大笑,拍了拍王審琦的肩膀,道:“行,算老子沒救錯人,不過你一個文弱書生,單身去中原,的確有些危險,老子乾脆好人做到底,正好這裡有個令牌,你拿去先用吧,遇到危險時拿出來,應該管一些用!”
說罷,從懷中掏出周縱雲送給他的那隻“虎賁令”交給王審琦,又送了他些銀兩作為盤纏,兩人告別,李風雲躍上馬背,繼續趕路,王審琦則暫時留在雙峽鎮養傷。
李風雲沒料到王審琦養好傷後,前往中原途中遇險,果然憑著那枚“虎賁令”化險為夷,引起了天策府的關注,並被天策府賞識,引出一段故事,那是後話,此處不提。
………………………………
第五十四章 重逢
春風十里揚州路,捲上珠簾總不如。(注1)
李風雲沿長江乘船南下,來到揚州之時,已經立春之後的初春時節。
揚州屬南唐(注2)淮南道管轄,自升元元年(注3),烈祖李昪(注4)趁著石敬瑭滅後唐,中原大亂,取原本的吳朝而代之,確立國本,國號為“唐”。
李昪登基後,休兵罷戰,修養生息,江南(注5)本是繁華之地,少受戰火波及,交通便利,又有京杭大運河這條大動脈,烈祖在位的六年多時間,愈發的繁榮昌盛,又兼江南水鄉,景色秀麗,比之飽受旱災戰亂之苦的中原,就彷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