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頁 (第1/3頁)
喵崽要吃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整理好了書簍,向南早早的就吹了油燈上床睡覺了。
第15章 去學堂
杏花村距離鎮上有些個距離,若是徒步那得走兩三個時辰,單邊的。
向劉氏自然不可能讓自家兒子走路,因此一大早天還沒亮就起來奢侈的用玉米麵烙了兩個餅,也沒讓向南慢吞吞在家吃,扯了不知啥時候洗乾淨備用的油紙包了餅,塞到向南手裡就催促著向南趕緊去村口等著。
向南之所以選擇今天去鎮上,卻是因為里正家的大兒子周先明每隔五天就會趕牛車去鎮上,給在鎮上學堂裡念書的弟弟周先永送些衣物吃食錢財之類的,順便再將周先永換下來的髒衣物被褥之類的換了拿回家洗。
雖然里正家供養了一個常年在學堂裡住著讀書的書生也依舊生活過得去,可要買個書童伺候周先永卻是還沒那個條件。
周先永跟向南不同,向南是因著家裡條件不行,只有正經念書的時候才會去學堂,一般溫習備考都是在家裡。
而周先永卻不然,家裡條件跟得上,周先永就一直住在學堂專門租給學子住的房間裡,美其名曰好好讀書。
先前說過,向南是杏花村裡唯一的書生,這個說法卻是因為周先永比向南小兩歲,卻還連個童生都還沒能考上。
只有考上了童生的才能算是書生,周先永這個只能說一聲是個讀書人。
等到考上了秀才,就算是朝廷的備選人才了,秀才裡優秀的人還能被選為貢生,也就是各地貢獻給皇帝的人才。
不過貢生這事兒吧向南根本就沒想過,畢竟澤陂縣就是個窮酸旮旯地兒,向南夢裡十五年都沒聽說出過貢生。
因著村裡都知道里正家老大這個五天一次的慣例,很多要去趕集的人都會等著這一天,花上一個銅板就能搭了牛車,若是帶了重物籮筐之類的,就得多交一到兩個銅板。
向南到得不算早,可自從今年春耕借牛的事兒之後,周永明就知道了家裡父親對向南家的意思,昨晚向劉氏不放心,早就抹黑過來說了一聲今天向南要去學堂的事兒,周永明一大早就將自己身邊的位置留給了向南。
因此向南到的時候牛車後面的車板子上已經籮筐雞毛亂擠亂飛了,可還是順利找到了位置。
出村口的時候,轉了個彎,附近兩片山坡上成片成片的杏花樹就突兀的展露眼前,如今快要到四月了,杏花花期即將過去,原本只有白生生花朵的杏花樹上開始出現綠葉的身影。
不過雖然是已經慢慢凋謝,可成片的看過去,還是十分亮眼的,向南頓時想起了趙悅,心裡有些可惜,若是能早一點遇見趙姑娘,該是帶她來好好看看這片杏花花海的。
晃晃悠悠一個時辰以後,村民們都在縣門口下了牛車,向南順了周先明的挽留,跟著牛車一塊兒直接去了學堂。
澤陂縣縣城並不算大,進了縣門口,裡頭的街道也就簡單的三四條,因著吳越郡本就是多山脈的地形,便是澤陂縣也是差不多,街道無法直來直去的,多是彎彎繞繞。
縣城裡學堂也有兩家,一家就是向南所在的桃李學堂,坐館的有三四個秀才,開設學堂的是郡裡做官的大人。
這位大人是澤陂縣出來的,官場上獨木難支,大人說是建學堂回報父老鄉親,另一方面又何嘗不是希望能培養處幾個能用的後生。
這位大人自然不可能自己來守著學堂,因此就將學堂交給了自己族裡的一位堂兄。這位堂兄就是向南那位考了三十來年還在考舉人的秀才夫子。
論起考秀才,向南這位夫子也算是經驗豐富了,畢竟每隔三年這位秀才夫子都要去考一回院試以取得三年一次的鄉試資格。
縣裡另外一個學堂其實更多人願意去,因為那裡教即將參加院試的學生的是一位舉人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