揮墨染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嘆息道,「好……臣陪著你。這一輩子,我們會有很長很長的時間,好好算清楚………」
天心月正圓,正是一年好春時。
漱鳶紅著臉靠在他的懷裡,想,真巧,和他相逢的時候也是春天。大概,他們未來第一個孩子也要在春天出生了吧……
作者有話要說:附註1:催妝詩,引用陸暢作為推舉人,寫給雲陽公主的催妝詩。
附註2:卻扇詩,借用李商隱替人寫的卻扇詩。
唐朝婚禮頗為複雜,多尊崇六禮。婚前的問名,納彩等等一套就老生常談了。婚後的流程也是很繁瑣,先催妝,催新娘子快點化妝上車;後障車,也就是半路攔車搗亂的人,多是討要錢財食物的。唐朝安樂公主出降乘車,從皇宮送到武延秀的府邸。皇帝與皇后親自到安福門觀看,並下詔讓雍州長史竇懷貞為禮會使,弘文學士為候相,相王障車,賜給金帛不等。
障車有點像婚鬧,後來還鬧出很多不愉快的,綁架新郎官,甚至土匪都來在婚隊前頭鬧婚想蹭吃蹭喝,唐中後期有大臣提出來不要障車了,太粗鄙了!這才消停點。
青廬,這是源於胡人的習俗,後來蔓延到唐朝得以廣泛普及,新娘下車不踩地,踩毛氈,一路走入這個帳子中,與新郎在裡面完成交拜禮。
卻扇。這個是唐朝盛行的一項禮儀,唐朝之後居然沒有了。新娘子以扇遮面,新郎必須自己或者找人作一首卻扇詩,請新娘退去扇子,露出真面目來。
後面的撒帳,共牢而食(夫妻同吃一頭牲畜身上的烤肉,表示夫妻一體),以及喝合巹酒,這些都是後面還有的習俗。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