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春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契丹人名比較有限,常用的、意思比較好的也就是幾十個,為了區分,同時也是傳統,是有『連名』的習慣的。有的時候會在自己的名字裡留下父親的名字,比如這個『審密留哥王特末』,審密是姓氏,留哥就是父親的名字,王特末才是自己的名字。
而審密留哥這個名字,再加上這人被特意派來,耶律阿齊猜這個『審密留哥』就是自己的大舅審密留哥,而不是重名。
「不敢,小人是草原上卑微的青草,小王子卻是翱翔於天的雄鷹,怎麼能與小王子攀親呢!」這人十分激動,卻依舊非常卑順。
「既如此說,那就是了。」耶律阿齊從馬背上跳下來,將韁繩扔給了身後的隨從。擺擺手讓審密留哥王特末站起來:「說說吧,沒有緣故也不會特意遣你來母親有什麼話?」
契丹起源於東胡鮮卑,到如今歷史也很悠久了。幾十年前活動在北方的契丹有兩大勢力,一是遙輦氏八部,二是審密氏,耶律氏是推翻遙輦氏上位的,為了鞏固基礎,並沒有將遙輦氏貴族都拉下馬,而是令其改姓耶律,納入了新的統治集團。
耶律氏上位之前,遙輦氏就有和審密氏通婚的傳統,耶律氏之後自然延續,並進一步用這種姻親關係介入了審密氏。在耶律氏更強大的時候,壓制了審密氏,形成了耶律氏為王族,審密氏為後族的『君子協定』,從而使耶律氏沒用多大的代價就成了契丹共主。
審密翻譯成漢語就是『蕭』,所以耶律阿齊的漢名才叫蕭齊。
雖然大周封了草原上的幾股勢力做『四公四伯』,如耶律氏就是『延慶公』,領郡公銜,草原上的勢力也認這個。但在內部,依舊有延續過去的習慣稱呼,比如審密留哥王特末稱呼耶律阿齊的母親為往後,耶律阿齊為小王子。
在草原上,『四公四伯』其他家也是如此,有稱王的,有稱汗的,不足為奇——這是傳統使然,也是現實上有需求!畢竟生活在草原上,他們不止要和大周『外交』,還要和西域各國交往呢。
別看『四公四伯』對大周『溫順』,事實上對上西域各國的時候是非常不客氣的!那些西域小國,動不動就是國主、王子的,如果沒有一個可以平起平坐的稱號,『四公四伯』哪裡樂意!
真說起來,那些西域小國的國主可是任他們揉搓的!
王特末小心地站在耶律阿齊身後半步的位置,在他的眼神示意下,其他隨從都離得稍遠了些。如此,王特末才低聲道:「王后擔心大王的身體希望小王子能回王庭」
契丹人就像過去的匈奴人一樣,也是有自己的『王庭』,應該說此時活動在草原的幾大勢力都有。雖然草原民族是逐水草而居的,就連貴族也是一樣住帳篷(不過那是非常華麗高大的帳篷,住在其中並不會覺得哪裡不好),但他們在不同季節往返的草場是固定的!
這樣就有了『王庭』的說法。
就像現在的大周也有四京,開封府是東京,大名府是北京,河南府是西京,應天府為南京。只不過不同於開封府外另外三京都是擺設,算是五代十國時的遺留(那時的割據勢力流行設立兩京、三京,方便控制和管理),草原上各部的數個王庭,是都有用的。
不同季節裡,王室的腳步在哪裡,哪裡就是『王庭』。
「回去?」耶律阿齊扯了扯嘴角:「能得到大周皇帝的允許嗎?」
草原上『四公四伯』的繼承人都是要來大周呆著的,名義上是留學,實際上就是質子。只不過此時大周強盛,草原上沒人敢和大周做對,自然也就不存在打仗的可能。
所以對於草原上的貴族少年來說,這個質子做的也是蠻舒服的,如今也沒人再想質子這茬兒了。
但在一些細節上,依舊顯露出了質子的本質,比如耶律阿齊沒法隨便回契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