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頁 (第1/2頁)
香港大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監督上,總經理監督全公司,副總經理監督廠長,廠長監督車間主任,車間主任監督工人。
除了公司內部的自我監督之外,肖圖白更是會派人暗訪調查。
公司招聘的大多數是失業的流民,僱傭這些流民做工,不但能夠創造經濟效益,而且對於社會穩定,大有好處。
工廠執行一週之後,每天生產棉紗160斤,棉布20匹。皇家紡織公司自己織布,只消化60斤棉紗。
剩下的100斤棉紗,向天津城內的織造作坊出售,每斤棉紗能夠賺取加工費10文錢。
隨著生產效率的不斷提升,財務狀況也不斷的好轉。預計每個月還能夠產生10兩以上的帳面盈餘。
雖然,暫時而言,公司還未有賺取暴利。
但是,肖圖白已經非常滿意。因為這才是16錠紡紗機的效益,將來隨著機器的改進,公司效益會出現爆發式增長的。
工業時代,追求的是量產。
產品量產之後,每件只賺微薄的利潤,但是聚沙成塔,最終能夠創造的效益,遠遠超過傳統的生意……
肖圖白看似在北京、天津忙的熱火朝天。實際上,他卻是時刻準備著逃往南方……
南逃計劃,是要將整個北方的工業生產力也撤到南方,火藥廠、兵器廠、鐵廠、紡織廠、紙廠、酒廠……
任何先進的裝置、能工巧匠,都將會有序的被撤到南方。如此龐大的南遷計劃,漕運、陸地運輸,成本太昂貴。
所以,海運成為了遷都南京的關鍵!
崇禎年間的海禁已經很鬆弛,就連最保守的北方海港也開始聞到了海洋的氣息。天津地方誌記載‐‐崇禎六年&ldo;正月初八,運舟出天津海口,為颶風所覆。&rdo;、&ldo;六月九日,天津周圍地區大風雨傷稼,毀壞海運糧船,損失米105066石,豆65923石。&rdo;
雖然是記載海上災難,帶來的經濟損失。但是,也在側面反映,由於大運河漕運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北方對於糧食運輸的需求,崇禎年間已經重新開啟了天津海運。
但是明末重啟海運不久,天津的的港口基礎設施還是很落後,僅僅是少量的官方海船,運輸糧食、物資。而很少有民間的海船,前往天津貿易。
所以,肖圖白便以朝廷的名義在天津新開一個市舶司,吸引更多的福建、廣州的海船,前往天津貿易,刺激大明海上運輸行業的發展。
除了在天津大力發展港口海運產業之外,肖圖白也非常重視在天津發展漁業。
經過實地考察,肖圖白髮現天津捕魚業,並不發達。整個天津沿海的村鎮只有百多條捕魚小艇。
每艘小艇載重量不到十料,均是兩三人操作的小漁船。理論上能夠載重兩三噸,不過實際上為了安全,每次至多在近海捕撈一兩百斤魚便要返航。
海洋捕撈規模小,漁民數量少,除了因為&ldo;海禁政策&rdo;陰影之外,更主要的因素是,海上捕魚並不太賺錢。
這個年代,離海二十里遠的地區,魚價很賤。而離海岸遠的內陸城市,海魚雖然賣得上價格。但是,由於保鮮和運輸方面的困難,魚運到幾十公里外,便已經變質腐爛,一錢不值了。
沿海漁民捕撈的魚,除了自家食用之外,多餘部分就在當地廉價賣掉。海洋捕撈賺不到什麼錢,所以漁民的捕魚積極性也並不是很高。
明朝末年天災,陸地糧食減產嚴重。為了養活數千萬飢餓的大明百姓,必須要從海洋中捕撈更多的食物,彌補糧食缺口!
所以,必須要讓鼓勵漁民捕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