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頁 (第2/2頁)
耿燦燦/阿白不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那個時候嫌古琴無聊不好玩,聲音冷冷清清的,調子又緩又長。現在一想,古韻盎然,清麗而淨,乃讓人心靜之音。
古琴她沒有學很久,學了個二年,彈得最熟的自然是《高山流水》。全曲《高山》四段,《流水》九段,她記得滾瓜爛熟。以流水聲第六段「七十二滾拂流水」最為順手,手法講究「滾、拂、綽、注」。
夫子第二堂樂課時,做課堂小測,請大家用自己選的樂器演奏一小段。輪到徐冉時,她自然是選了《流水》中的第六段。
一曲畢,夫子驚為天人,連連追問此曲從何而習?作曲者為誰?
徐冉傻愣,這麼有名的曲子,大家不知道?後一想,對哦,她背的四書五經以及史學中,沒有出現過伯牙這個人。這裡是架空的,有些東西有有些沒有,不知道這首曲子倒也有可能。
徐冉誠實回答:」此曲相傳為一名叫伯牙的人所作,鼓琴遇知己,遂作此曲。」
看著夫子的表情,徐冉便知道,好了,她完全可以靠這一首曲子撐完今年的奏樂課了。
一時間激動無比,為她媽當年報古琴班的英明之舉感動得淚流滿面。
當年練琴被老師訓得狗血淋頭的辛酸,終究還是值得的!
夫子滿心欣賞地又給她打了個優甲。
徐冉:蒼天啊大地啊,謝謝啊!
下了課,夫子問她能不能借琴譜一看,道:「此音如漣漪泛起,餘音繞樑,三日不絕。若能一閱琴譜,乃吾畢生榮幸。」
徐冉自是應下。回家高高興興地將琴譜寫了下來。夫子得了琴譜,自是演奏一番,夫子乃古琴汶南一派的傳人,每每被人請去奏樂,必奏《高山流水》,並謙虛道:「此曲乃吾一學生所得,她奏起此曲,才是真正的高山流水,悅耳動聽。」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