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部分 (第3/5頁)
別克陸上公務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然後在齊林這個主持人的引導下開始往根源上想,想他們苦難的源頭到底是什麼,想為什麼他們辛辛苦苦一輩子卻食不果腹,他們的糧食哪兒去了,想為什麼他們老實巴交地生活著,災難卻總是不停落在他們的頭上,而這些災難根源是什麼?想為什麼那些旗人和官紳可以肆無忌憚地壓榨他們,把他們當牛做馬,甚至隨意凌辱他們,這又是什麼造成的?
這些問題在整個會場上所有人的腦子裡翻湧著。
楊豐要的就這樣實現了。
“把這裡面苦大仇深的那些都記下來,這就是咱們最好的兵。”
他對另一旁的張存誠說道。
後者立刻會意地笑了一下,然後在他面前的本子上迅速寫了起來。
第二七三章 伐山破廟
楊豐的兵源問題就這樣解決了。
不得不說這真是大殺器,在這個時代沒有老百姓能抗住訴苦大會,當一個個滿含冤屈和苦難的百姓一個接一個在臺上控訴後,整個會場的情緒立刻就被引爆,同樣的命運讓所有人的悲憤都在一起發酵,再稍微一加以誘導,原本的恐懼與顧慮也就立刻煙消雲散,緊接著就換成了對滿清和那些士紳的仇恨,而楊豐需要做的,只是把這些人裡面最適合自己的記下來然後告訴他們自己想幹什麼,吸納他們加入到自己的隊伍而已。
這真得很容易。
在持續十天的十場訴苦大會開過之後,整整兩百名苦大仇深的青壯年農民和手工業者,義無反顧地加入了反清隊伍,都是身強力壯,勤勞樸實的好苗子,每一個都有著滿清和士紳欺凌他們的慘痛經歷,每一個的心中都燃燒著仇恨的火焰。
然後楊豐的軍校也就成立了。
保康,黃龍觀。
這座小道觀早已經皈依聖教。
聖教也就是拜上帝教,後者只是外界的稱呼,而教內信徒都是稱為聖教,甚至宗教的管理體系都建立起來,教主當然是楊豐了,但不稱教主,而是都稱其為仙尊,下面設左右護法,左護法掌管教行政事務,原真武觀觀主張存誠擔任,右護法負責外務,由前襄陽縣捕頭齊林擔任,另外還有仙姑一名也就是王賽氏掌管財政,仙童兩名也就是阿奴和王聰兒伺候仙尊。下面以縣鄉村為單位,分別設立三級教長,這些教長直屬於左護法,主要管理教內事務尤其是扶危濟困,協調教徒之間關係,教徒需要幫助時候提供幫助,甚至還有幫助其打官司的,反正錢不夠可以報到左護法那裡,左護法去找仙姑要錢就行,村一級教長由教徒自己推選,縣鄉兩級教長由左護法報候選人然後仙尊指定。
至於劉之協……
他是安徽教區的大教長。
目前聖教就只有湖北和安徽兩個教區,河南教區也在籌建中,劉之協的大弟子宋之清被選派前往河南各地進行傳教,另外還有幾個教徒也分散開前往湖南,四川甚至向西前往漢中,總之聖教的傳教大業已經轟轟烈烈展開。尤其是對道觀的攻略,那更是勢如破竹般,在這不到一年時間裡,襄陽和鄖陽兩府絕大多數道觀都已經皈依到了聖教,那些觀主基本上都被任命為各級教長,同樣這些道觀也變成了類似於基督教教堂的機構,但對外仍舊維持原本的形象。
“仙尊,請!”
保康縣教長姚之富雙膝跪地,將一支剛剛組裝起來的燧發槍雙手遞到楊豐面前說。
他是齊林的弟子。
聖教同樣採用弟子制,誰發展起來的教徒就是誰的弟子。
這裡就是聖教的秘密基地。
這座小道觀隱藏於鄂西北的茫茫群山當中,哪怕距離保康縣城也還得走上百里的山路,向西三十里就是大名鼎鼎的神農架林區,其偏僻隱秘就不用說了,藏在這裡的安全性是最高的,雖然偏僻,但交通卻並不困南,因為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