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歡太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深秋宮斜小徑,這裡直通景仁、坤寧二宮。因地處偏僻,極少有人從這兒走。自打洪武三年時,奉先殿得到修繕。殿前通往奉天、永安的路,就成了宮中行走最多的路。
而坤寧宮邊上的這一處小徑,打那之後,就鮮有人從這兒經過。
今日與往時不同,司禮監總管太監劉三喜,耷拉著腦袋,走在最前頭。他的身後,十幾個稍小點的太監,抬著三口大箱子,一步一步。
“都慢著點兒,壞了箱子,你們可都吃罪不起!”
劉三喜扯著尖銳的嗓子,發出不男不女十分難聽的聲音。時不時地,劉三喜還往後頭去看。
“奴婢們知道了。”
路窄,兩邊盡是花花草草。
平日裡,宮裡的宮女、太監們都能在這裡看到馬皇后在這裡拾掇花草。
轉彎時,太監們都小心翼翼,生怕磕著碰著這些花草。雖皇后仁德,不至於挨板子。但這又難免,會被記在錦衣衛的密案裡。
再有哪個王公大臣們犯了事,平日裡沒勤於打點或是不長眼睛的,就會被錦衣衛說是同黨。
劉三喜開口就要罵時,眼珠子忽然的定住,帶頭一瘸一拐的跑到小徑的最前頭,卑躬屈膝,“哎喲喂,曹國公,您今兒咋得了空進宮來了。奴婢們,可都盼著您呢。”
李景隆笑道,“是盼著老子口袋裡的錢吧。”
說著,李景隆從腰間袋子裡,掏出一個繡著春圖的荷包,抓出些黃白之物來,“喏,拿去喝茶。下回再進宮,指不定得到啥時候了。”
劉三喜眉開眼笑的接過,“奴婢多謝曹國公了。”
把金銀收好,李景隆恍若無事,“劉公公,這些日子,宮裡頭可有啥子有意思的事。”
兩人之間的如此勾當,已有數十年。李文忠還在時,就幾次帶著李景隆進宮,各處打點。久而久之,宮裡頭絲毫的風吹草動,曹國公家總是能第一個知道。
十三時,毛鑲彈劾胡惟庸。就在朱元璋在永安宮裡對胡惟庸破口大罵時,就已經有了太監偷偷溜出去,把訊息送到曹國公府。
本與胡惟庸打的火熱的李文忠,立刻與胡惟庸劃清了界限。轉天朝會,第一個跳出來,請求徹查胡惟庸一黨。
【《明史·列傳十四》:帝怒,左右使密以告曹公。明日,曹公劾胡惟庸。眾皆以為,曹公為帝置胡惟庸側。】
對此,朱元璋自然是知情的。
身邊放上幾個溜鬚拍馬的人,總要搞過那些奸佞小人。
劉三喜把嘴巴湊近李景隆耳邊,“曹國公,不瞞您說,還真有。今兒一早,太子召宋國公、穎國公,到現在兩人還沒出來呢。奴婢估摸著,是要在裡頭和太子一塊兒用膳呢。”
聽了這,李景隆舔了舔乾燥的嘴唇。
與太子一塊兒用膳,這可是個不錯的差事,咋就沒落在他頭上呢。
“還有呢?”
“還有,皇爺召見了一個指揮使。”
“指揮使?”
李景隆愣住了,五品的小官,何時需朱元璋親自召見了。莫非,這又是個了不得的人物。
“誰?”
“奴婢記不太清,只記得姓趙。不僅如此,您老奴婢身後那些箱子,都是皇后娘娘下懿旨給賞的。”劉三喜說的有模有樣,露出大豁牙,“奴婢估摸著,這得是立了多大的功。”
李景隆邊聽邊點頭,“人呢,回去了?”
“沒呢,這不剛剛進宮。這會兒啊,正往坤寧宮趕呢。”
聽完,李景隆笑了,又摸出一隻金蟾,放在劉三喜的手心兒,“知道了,爛在肚子裡,除了那幾位。旁人誰問,你也別說。”
劉三喜會意,可還是忍不住問道,“曹國公,那個趙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