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吃油炸鳳尾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滅蝗蟲,最好的辦法自然就是培養蝗蟲的天敵了!
早在前朝,宋人便已經意識到,鳥類、蛙、蟋蟀、蛾甚至寄生小蟲等都能“食蝗”,或讓蝗蟲繁殖速度減慢。
甚至宋朝還頒佈過“禁捕蛙令”來保護蝗蟲的剋星。
但養這些東西顯然不夠現實,一是這些東西的幼體難獲得,二則是又難飼養。
再者說,這些東西養了也沒什麼別的作用,只能拿來對付蝗蟲,等蝗災一過,這些東西沒了用武之地,只能是白白浪費了資源。
眼下張平安有個更好的目標:鴨子!
張平安也考慮過養雞來滅蝗,畢竟就算是經歷過張平安推動後,東鄉養雞的人戶也比養鴨更為普遍。
但要知道一點,據後世專家統計:一隻雞平均一天只能吃掉70只蝗蟲,一隻鴨子平均一天卻能吃掉200多隻。
效率高且不說,而且鴨子吃蝗蟲完全是“地毯式搜捕”,連蝗蟲的蛹都不會放過!
這和鴨子的捕食習慣有關,大嘴巴一扁,什麼東西都能囫圇地吞進去,而雞因為尖喙的存在,更挑食一些。
張平安的目的是滅蝗蟲,自然養鴨子更為合適!
至於如何讓東鄉的鄉親改變想法去養鴨子,張平安想到了一個辦法:自己掏錢回收鴨蛋,拿來做鹹鴨蛋販賣回本!
據記載,鹹鴨蛋最早是出現在南北朝時期的《齊民要術》中,但到了清朝時期,澱邊才有很多作坊,開始加工松花蛋、青果(鹹鴨蛋),鹹鴨蛋也才普及開來。
鹹鴨蛋的做法還算簡單,張平安自覺摸索幾回就熟了,但因為這個年代鹽貴,做鹹鴨蛋的成本便低不了。
不過張平安也沒打算靠賣鹹鴨蛋掙錢,只要夠回本讓養鴨滅蝗的計劃進行下去就行。
即將到來的蝗災,讓張平安心中深深地擔憂!
親人朋友的羈絆,終究是讓張平安這個歷史的過客把心和這個年代徹底地融合在了一塊兒。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張平安自認還沒有達到富可敵國的地步,但擁有著後世的眼光,張平安也想拼盡全力護這東鄉一回!
……
次日天剛亮,張平安便火急火燎地挨家挨戶上了門。
“平安郎說的可是真的?”
“當真送我們這鴨卵,我們只管養鴨子,來日一文錢一枚回收這鴨蛋?”
最初張平安養鴨子並沒有徹底普及開來,一是因為養鴨子不像養雞,數量少了還好,在自家院子裡溜達就成,但數量多了就得牧養,畢竟鴨子這玩意兒刨起食來恨不得把地面掀個底朝天,若是數量多了還在院子裡養,滿地鴨屎且不說,只怕院子裡早就變得坑坑窪窪不能過人了。
二則是因為鴨子不像雞那樣有著極高的“強迫症”,每回都在固定的地方下蛋,這鴨子一放養起來,下蛋那是逮哪兒下哪兒,指不定就下在哪塊石頭縫裡去了,這拾蛋便是一門苦差事。
費力不討好,反倒不如養雞了。
畢竟雞蛋鴨蛋都是賣一文錢一枚,鴨蛋還得到處撿,但雞蛋卻只要每天夜裡去窩裡一掏就行,更何況養雞還不用費心,白天開啟籠子讓它們到處覓食,夜裡自己便知道歸籠。
“是的,平安郎說話算話,這鴨卵便送給各位鄉親,只要孵出鴨子下了蛋,送到平安郎家裡,便一文錢一枚回收!”
張平安站在人群裡扯著嗓子喊到。
這鴨蛋雖說個頭大一些,但口味不如雞蛋,本來賣出去便困難,還得運到鄉里集市來回折騰,鄉親們嫌麻煩自然不願意養,眼下張平安的承諾,直接解決了鴨蛋的銷路問題,不少人開始動心了。
“可這鴨子一多起來,又不能圈養,若是家家戶戶都養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