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頁 (第1/2頁)
謝王堂燕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回到中軍大帳中,劉封的情緒並不怎麼高,他環看眾謀士,大聲問道:&ldo;潼關天險難攻,我軍連攻十餘日無果,不知諸位可有何破敵妙計?&rdo;
龐統要以尚書令的身份,替劉封主持洛陽政事,至於徐庶,因為劉封答應過不會使他對付劉備,故而亦只能留其於京。
眼下劉封身邊,最重要的謀士當屬陸遜,不過,還有一個人,劉備也一併將他帶上了。
這個人,便是賈詡。
此時,這位年逾-旬的&ldo;毒士&rdo;,依1日是神采奕奕,眉宇之中淡若浮雲。
當初因為奇襲巫縣,斷絕荊益二州聯絡的計策最終失敗,使得曹操對其頗為惱火,故而在那之後,便鮮有再用。
、劉封在樂嘉和曹操大戰之時,賈詡卻被留在了洛陽,再到後來司馬懿發動兵變,曹操隕命洛陽,諸般的大變故,賈詡都幸運的躲過劫難,直到劉封進入洛陽,成為中原的新主公。
對於這位當年一計差點要了自己命的&rdo;毒士&rdo;,劉封倒也沒太記恨,他執掌朝政,稱公建國之後,還封其為太中大夫,職掌言議,顧問應對,也算是秩幹石的高官。
賈詡這人倒也真是適應能力強,劉封沒怪罪,他便大大方方的在劉封手下做起了官,不過卻依然保持著他那&ldo;你不問,我不言&rdo;的作風。
劉封素知賈詡胸有奇策,若論機謀,恐怕不亞於龐統,故而此番西征,便把這個七十多歲的老頭一併帶上。
&ldo;潼關易守難攻,我軍就算再多十倍,只怕也未必能夠攻下。如今幷州既已拿下,此番西征也算有所收穫,依我之見,不若就此收兵,與民休息,教習士卒,將來擇機再戰。&rdo;
陸遜勸劉封退兵,這位年輕的江東謀士,其實最初就不太贊威發兵滅劉備,在他看來,休養生患才是當務之急。
仗已經打到這個份上,劉封可是抱著志在必得的信念而來,這一次,他不滅劉備絕不退兵。
對於陸遜的建議,劉封只是付之一笑。
他隨後將目光轉到了賈詡身上,問道:&rdo;文和,不知你可有何良策?&rdo;
賈詡輕咳了一聲,不緊不慢道:&ldo;陸伯言所說確有道理,潼關易守難攻,我軍兵馬再多也施展不開,長久鏖兵於關城之下,我看並非明智之舉。&rdo;
劉封以為賈詡也贊成撤兵,正等不悅時,這位七旬謀士卻又話鋒一轉:&ldo;不過國公此番滅劉封,勢在必行,也不能輕易就半途而廢。
依詡之愚見,國公何不仿效當年漢高祖攻滅秦之舊事。&rdo;
劉邦滅秦。
當年秦末之時,劉邦率軍進攻關中,最初走的也是潼關大道,但因關城險惡,難以攻下,後來便不得不改變了戰術,改走武關,從東南面進入關中。
這一節1日事,劉封又豈會不知,不然他也不會派文聘率一路兵馬進攻武關了。
聽他此計,劉封略感失望,搖頭道:&rdo;文和此計尚可,只是你卻忽略了一個致命的難題。&rdo;
(未完待續)
第三百九十五章詭計
賈詡面色一滯。
&ldo;劉備那廝奸詐的緊,如今我大軍盡集於潼關,一旦撤兵而去,關城上的劉備探知,必然會推測出我軍會改走武關道,武關與潼關相距無多,一旦他移兵武關,堅兵死守,我軍還不是一樣難以逾越。&rdo;
劉封道出了他的顧慮,倘若能瞞過劉備的耳目的話,他早就用了賈詡此策。
賈詡微微而笑,捋須道:&ldo;原來國公是擔心此事,其實我倒有一計,或許可以助國公瞞過劉備的耳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