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文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方面花光了家中積蓄,一方面靠親友接濟,才總算度過難關。我舅舅有兩個兒子。但我表弟這個同父異母的哥哥已經四十多歲,夫婦倆也都沒什麼文化,只是靠種田、結編、打雜勉強營生,且他們的兩個兒子又都在讀初中,實在也有著不輕的家庭負擔。
但最後,經過百般努力,申請到了幾千塊的助學金,再向親友借到了些,我表弟總算是上學去了。
我表弟讀初中、高中的時候,還時常能回家幫忙做農活、家務,但他讀大學以後,原本自己尚且需要子女養老照顧的年老體弱的父母,還不是得咬牙勉強支撐這個小兒子們讀完幾年大學。雖然已經沒有什麼能力和體力再來承受兒子的依靠和期望,還不是得盡這老年的餘力為他作這最後的艱難掙扎。
去我舅舅家的時候,我看到舅舅養了好幾頭牛,他總是牽著它們上山吃草。我想到那年老的母親臉上焦灼的期盼,想到那父親難以掂量的責任承擔的分量,但我也看到了他們心底升起的希望。
(三)
農民可以去往何方?
在我站在棉花地裡的時候,這個問題忽然發自於我的心中,好象是問題自己在尋求解答。
我們的據說正在轉向服務型的政府機構;在發揮運用自身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職能的時候;在面對三農問題的時候;所能拿出的就只能是這治標不治本的支農惠農政策嗎?
把農村建設成為新農村,他們就可以不用去城市出賣廉價體力了嗎?他們就可以依靠經濟效益低下的幾畝地或者十幾畝地而安於他們的農民的生活與農民的命運了嗎?
或者將工業引進農村,讓他們一個個都成為工人?而他們自身所能夠提供的勞動價值又能夠讓他們過上怎樣的優越於從前的生活呢?
很多農民已經深切的意識到,只有督促子女奮發讀書,只有拿出全部的然而微薄的積蓄和以廉價的勞動力為子女拼命的賺取學費這一條路了!那才是真正的希望所在!雖然要面對並不平等的錄取入學的機會;要面對有權勢的家長和他們的子女們的惡性競爭;要面對那些非但不能提供優質教育服務還竟將學生們接受教育的機會作為財富來源而只想著如何榨取到更多財富的國家大學。
(四)
我個人基本上也是生於農村,長於農村。關於農村的貧窮和落後以及農民的辛勞和苦楚,也還是知道的。讀小學和初中的時候,每年暑假,我們兄弟兩都要去到親戚家幫做農活。在烈日的暴曬下,只需要一兩天,面板就會變的很黑。插秧割稻子的時候,一整天的彎腰勞作是很難受,也很難熬過來的;而打穀子的時候,手腳並用。雙手抓抱傳過來的一大把一大把的稻子,一隻腳在機子的踏板上不斷的使勁踩踏,就更是辛苦,那種辛苦也是語言所無法言述的。
我現在已經不再幫親戚家做農活了,我覺得自己做不了。但是我又想,作為農民的他們,就比我們更能做嗎?不是這樣的。那都是受生活的逼迫。他們雖然多半也讀了幾年書,但一到外面,普通話都說不好。除了做農活或者本地的一些零碎的雜活,以及一些在附近的廠子裡能找到的簡單重複廉價的手工勞動,又能做什麼呢?
也只能期望自己的下一代不要再繼續自己的命運了。
(五)
農民太多。他們有的正在向工商業轉型,但仍然有幾億還困繫於來自遠古時代卻至今沒有什麼變化的小農經濟的生產、生活方式之中。農民的問題是如此重要。農民這個詞是如此的沉重,幾乎沉重到了掂量不起。。。。。。
而我們,也都是農民,或者是農民的後代。
面對這新生事物層出不窮、科技水平日新月異、經濟快速發展的全球化的社會大趨勢,國家的幾億農民,可以去往何方?
(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