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與孫正義就軟銀向阿里巴巴的第二次注資進行談判。雖然已經是合作了三年多的股東與創業團隊之間的談判,但是&ldo;當時的討價還價的程度還是不亞於第一次&rdo;,蔡崇信回憶說。焦點主要是在兩個地方,一個是孫正義在投入巨資之後是不是控股的問題,另一個是員工團隊持股的問題。
前一個問題相對好解決,因為有兩個因素可以調節,一個是資金,一個是股份。但對孫正義來說,員工團隊持股問題不好理解,因為在日本,所有公司的員工很少有持股的先例,而馬雲堅持必須透過股份來激勵整個公司團隊。在這兩個問題上雙方相持不下,一時間場內氣氛顯得比較僵。這時候,馬雲和孫正義不約而同地起來去上洗手間。
據馬雲說洗手間裡發生的情況是這樣的:在洗手間裡,馬雲沉默了一會兒,對孫正義說:&ldo;我覺得八千二百萬是一個合適的數字,你看怎麼樣?&rdo;孫正義也沉默了一下,很快答應說:&ldo;好,那就這麼定下來。&rdo;
第25章 牛根生:創造&ldo;蒙牛速度&rdo;
【牛根生小傳】
在近三十年的企業史上,很少有人能像牛根生一樣給媒體和大眾帶來一次次的&ldo;意想不到&rdo;。2004年底,蒙牛集團董事長牛根生捐出全部個人股份,設立了致力於公益事業的&ldo;老牛專項基金&rdo;,成為&ldo;中國捐股第一人&rdo;、&ldo;全球華人捐股第一人&rdo;。
牛根生是一個苦孩子,出生一個月就被貧困之極的父母以五十元的價錢賣給了別人。他從小隨養父在大草原上放牛,後來進回民食品廠當了一名洗瓶工,靠苦幹升到車間主任。1992年得到鄭俊懷賞識,擔任伊利公司主管經營的副總經理。牛根生做市場有特別的狠勁,而且很會體恤人。他讀書不多,卻天生懂得&ldo;財散人聚,財聚人散&rdo;的道理。有一年,鄭俊懷發獎金讓他購買一輛高檔轎車,他一轉身就把這筆錢分拆成幾輛低檔車分給了部下。由於他分管伊利的市場營銷與廣告宣傳,因此在媒體上表現得十分活躍,外界一度&ldo;只知老牛不識鄭&rdo;。
1998年,鄭、牛關係急速惡化,牛根生突然被免職,理由是&ldo;莫須有&rdo;。
第二年,牛根生就帶著幾個舊部籌集一千萬元資金創辦蒙牛,他後來回憶說:&ldo;當時在呼和浩特的一個居民區裡租了一間小平房作為辦公室,一共只有五十三平方米,月租金二百多元。蒙牛成立的時候,沒有奶源,沒有廠房,沒有市場,可以說是一無所有。在全國乳製品企業中的排名是第11 16位。&rdo;牛根生有的是多年來在市場經營中積累下來的人脈和經驗。當時,全球最大的軟包裝供應商利樂公司在中國推廣&ldo;利樂枕&rdo;(那時候,國內牛奶包裝主要採用&ldo;利樂磚&rdo;和&ldo;巴氏奶&rdo;),並願意免費向牛奶工廠提供生產裝置,伊利等大企業都不願冒險,惟有沒錢買生產線的牛根生敢於一試,不料想竟大獲成功。到2001年底,蒙牛銷售收入已突破七億兩千四百萬元,成為國內第四大乳製品企業。2004年6月10日,蒙牛在香港聯交所掛牌上市,共募集資金十三億七千四百萬港元。2005年,蒙牛已在全國十四個省級行政區建起二十多座生產基地。產品覆蓋全國除臺灣省外的所有地區。開發的產品有液態奶、冰淇淋、奶品等三大系列一百多個品種。
&ldo;蒙牛速度&rdo;在中國企業界引人注目。tv2003&ldo;中國經濟年度人物&rdo;對牛根生的頒獎辭寫道:&ldo;他是一頭牛,卻跑出了火箭的速度!&rdo;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