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頁 (第2/2頁)
嶽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被磨蝕消融。半個多世紀以來,中國在呼喚,世界人類在呼喚。
‐‐&ldo;北京人&rdo;,你在哪裡!
第一章 龍骨的啟示(1)
踏上中國土地的瑞典人
墨綠色的塔里木河像一條長龍在乾涸的大漠中向遠方伸展。一葉木舟飄然而下。
安特生獨坐船頭,開啟隨身攜帶的考古專用牛皮包,輕輕取出一卷散發著墨香的書藉翻動起來。‐‐這是剛剛轟動歐洲的考古鉅著《絲綢之路》。書的作者是名噪一時的瑞典地質學家、探險家斯文&iddot;赫定(sven hed 1865-1952)。
作為同一個國度的同行,他對斯文&iddot;赫定並不陌生。只是幾年不見,想不到這位普通的地質學家,由於在中國西域一連串考古探險和重大發現而轟動歐洲,成為科學界一顆耀眼的大字號巨星。
安特生頗不服氣,但又無力更改這眼前的事實。
小船在當地漁夫的熟練操縱中疾速而下。安特生無心再去翻那些枯燥的文字和線描圖示,一雙複雜中透著些許得意的目光,再度轉向腳下的河流和遠方那坦蕩無垠的神奇大漠,思索著過往歲月中發生在眼前的那一串串神奇得如同神話般迷人的故事‐‐
1900年春,瑞典地質學家斯文&iddot;赫定為繼承導師李希霍芬(ferdand paul wilhel freiherrvv richthofen,1833~1905)的事業來到遠東大陸,踏上了中國西部異常神秘的土地,要解決懸而未決的羅布泊地理位置問題。按照試著的準備和策劃,這位極具探險精神和科學頭腦的瑞典人,一到新疆喀什,就立即招募了五名精明能幹的維吾爾族人擔任翻譯、文書和腳夫等職。接著又購買了十五峰駱駝和十匹馬組成一個規模可觀的探險隊,沿水旱兩路向塔克拉瑪幹大沙漠進發。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