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筆肖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釣魚的資深愛好者,幾乎都喜歡自制的小竹竿做釣魚杆。這種野竹竹身大小均勻,拇指粗細,卻能長個三四米長,竹竿韌性也極好,而且密度小於同等韌性的金屬,竹身紋路漂亮,確實是製作釣魚竿的不二之選。
陶源小時候也是釣魚資深愛好者,並不只是因為釣魚好玩,而是釣魚可以改善生活,吃到美味的野生溪水魚。
那個年代,想要吃肉也不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那時候每家每戶都會養一兩頭肉豬,就吃泔水野菜和不值錢的地瓜、南瓜、土豆等粗糧,多了養不起,沒錢買飼料,一般養七八個月以上才能出欄,其中一頭賣錢,一頭過年殺豬掛臘肉。
平時沒錢買新鮮肉吃,臘肉可以存放半年以上,偶爾沾沾葷腥,或者招待貴客,切一塊臘肉炒著吃,炒辣椒或者筍乾,是一道難得的美食。
除此之外,如果想要吃到葷腥,就要去山裡抓山珍,去河裡抓魚蝦了。
溪水村的小孩子,七八歲就開始跟著大一點的孩子去河裡搞魚蝦了,陶源小時候也經常搞魚回來讓父母煮著吃,釣魚有一手。
在野竹林轉悠著,魚竿沒挑中,倒是採了一捆肥嫩無比的小花竹筍,足足有二十來斤,這個季節是竹筍冒芽的旺季,無人來採摘的小野竹林滿地竹筍,陶源看到了根本忍不住地想出手,直到一捆竹筍抱著有點吃力才罷手。
野竹林有很多竹子都很適合做魚竿,最後陶源挑了一根三四年的老竹,竹身深青色快要發黃,是任性和硬度巔峰的時期,竹身大小均勻,筆直不需要過多人為修正。
陶源小心翼翼砍掉多餘竹枝,保留細小的尾部,然後扛著用藤來捆住的竹筍,小心翼翼回去了。
野竹林裡到處都是前人砍竹留下的竹樁子,切面鋒利無比,如果不小心踩上去,一般的鞋子根本擋不住,腳底板都得戳穿。
古時的弓箭手,如果沒有箭了,都可以直接用小竹子削尖做箭,威力絲毫不屬於金屬箭頭的箭。
回家後的陶源,洗手後開始燒火做午飯。趁著燒飯的功夫,他將砍回來的細竹子拿來細緻端詳,將竹身有彎曲的地方放在火上稍微烤軟一點,再掰直彎曲處。
待竹子慢慢冷卻,原本彎曲的地方便糾正過來了。
一番糾正後,原本還有些彎曲弧度得竹子,已經變成了非常筆直的了,
竹竿尾部的一節細杆,則被陶源特意燒成彎曲狀,彎曲地方可以方便綁漁線,也方便在釣魚的時候甩漁線。
桃花溪的水太清澈,不適合釣魚,所以中午吃過飯,陶源帶著製作好的魚竿出了天坑,來到天坑外的河中垂釣。
他挑了一處小時候經常來的寬闊水灣準備開始垂釣。之所以挑水灣釣魚,是因為水灣的水流緩慢,魚鉤不會被沖走,不會那麼容易掛住水下的石頭或者沉樹樹枝。
農村人釣魚,從不用買來的魚餌,只要在釣魚附近的石頭瓦礫下翻一番,就能抓到大量肥美的蚯蚓,蚯蚓是魚類最喜歡的餌料,比飼料管用多了。
用竹竿試了一下水深淺,陶源調整了浮漂高度,在魚鉤上穿上一條蚯蚓,便將魚鉤甩了出去,將魚竿插進泥裡,然後在旁邊的小水溝中洗乾淨手上的蚯蚓腥味,在河邊肥嫩的綠草地上席地而坐,靜靜等待魚兒咬鉤。
或許是運氣不好,陶源下鉤後好久不見魚咬鉤,拖鞋鞋底切塊製作的浮標根本就沒怎麼動過。
他也不急,坐在河邊曬著下午暖和的陽光,嘴裡叼著一根隨手扯來的狗尾巴草,雙手抱住後腦勺,躺在河岸斜坡草地上,聽著河邊柳樹上水鳥的歌聲,看著對岸山坡上的梯田中,老農揮舞鋤頭奮力挖地,讓他覺得自己彷彿又回到了童年那段無憂無慮的時光。
有一段時間,他一直很恨自己。
恨自己讀書太認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