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伏擊了一支由大明出發目的地倫敦的英國船隊。之後兩國又在印度洋爆發了激烈海戰,英軍以微弱優勢勝出。
四個月後,葡萄牙、法國、丹麥等國加入荷蘭陣營,聯軍一度佔據優勢。英國海軍節節敗退,與此同時,聯軍還基本控制了南美的海運通道。
這樣就造成了大明國內的物價暴漲,崇禎皇帝震怒,下旨海軍必須扭轉海路被控制的不利局面。
崇禎三十一年,大明海軍與英格蘭海軍聯合,在馬六甲海峽與荷蘭等國的聯軍艦隊爆發了一場大戰。
此次大戰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是大明帝國的蒸汽風帆戰列艦第一次投入到實戰。同時,大明的新型後膛裝火炮,也全部列裝了海軍艦隊。
此戰大明出動戰艦一千五百艘,其中包括改裝後的秦級蒸汽風帆戰列艦四十艘,以及最新型的漢級蒸汽風帆戰列艦三十艘,替代蓋倫船的蒸汽鐵甲艦六百艘,再有就是換裝了最新型後膛裝火炮的老式蓋倫船八百多艘。
英格蘭方面則是出動了戰艦兩千多艘,其中包括一級艦三艘,二級艦四百艘,其餘全部為三級艦。
風帆戰艦已經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且被標準分化為6個等級,以便分類和使用。
,!
一二三級艦屬於戰列艦級別。
一級艦,也是個頭最大的,噸位2500至3500噸,配備海員800名以上。其主要特徵是有三層甲板,裝備100門至122門火炮。
強大的火力,龐大的體積,和多達800多名海員,其造成的成本攀升也是讓各國難以接受的,所以這種一級戰列艦,通常只是象徵性的裝備幾艘,以展示肌肉或用作旗艦。
此次英格蘭方面一次性派出了全部的三艘一級艦,足以看出對此戰取勝的決心。
而作為傳統海軍強國的西班牙、荷蘭、法國、葡萄牙等國也不甘示弱,紛紛派出了海軍主力奔赴馬六甲。
就這樣,一場橫跨歐亞大陸,包含了當時世界上所有強國的海上對決在馬六甲拉開了序幕。
歐洲多國聯軍的戰船數量達到了恐怖的五千多艘,相當於明英聯軍的兩倍。而且戰船質量和噸位也絲毫不遜色,大型戰艦紛紛如出籠猛獸般的出現在了明英聯軍的眼前。
除了巨無霸一般的一級艦以外,二級艦也是三層甲板,噸位2000噸,配備海員750名。火炮數量上少了10門,有90門。
特立獨行的法國人在當時認為,在總體數量上處於劣勢的海軍,單艦的戰鬥力和生存力一定要高,這也就導致法國海軍成為全世界唯一將二級艦當作主力艦支的軍隊了。
三級艦隻有兩層甲板,噸位1300至1800噸,配備海員500至700名。搭載64至80門炮,因此其火力和靈活性更加平衡。除法國外的各國海軍,都不約而同的將其作為主力艦使用。
四級艦有兩層甲板,噸位1000噸,有50門炮,配備海員350人。它的地位其實一直都很尷尬,不夠大也不夠靈活,戰列艦算不上,巡洋艦還比它快。
五六級艦也被稱為巡洋艦,噸位不足800噸,擁有24到40門炮,全部佈置在一層甲板上,航速快,機動靈活,更像是一二三級艦的護衛船隻,負責偵查、襲擾、守衛商船,是艦隊中的“苦力”,髒活累活都得它們來幹。
除此之外,還有數量眾多的桅帆小炮艦,裝備16到24門炮,在戰場上如同一群跳蚤般給對手製造麻煩。
戰鬥在崇禎三十一年八月二十三日的拂曉打響,聯軍艦隊以西班牙一級艦為箭頭直衝明英聯軍陣型。
英國海軍則是以 t 字橫頭應對,一時間整個海面上煙霧繚繞,沖天水柱此起彼伏。雙方的戰艦在各種炮彈的攻擊下,木屑橫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