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舜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陶展文坐在臥室桌子邊翻開了《靈樞&iddot;素問集註》。可是,他的眼珠一動不動,似乎並未在看。
《靈樞&iddot;素問》是中國醫學古籍。
著名的《三字經》以&ldo;人之初&rdo;開頭,這本醫學三字經便加以效仿,以如下語句開篇‐‐
醫之始 本岐黃 靈樞作 素問詳
難經出 更洋洋 越漢季 有南陽
六經辯 聖道彰 傷寒著 金匱藏
神話時代的&ldo;黃帝&rdo;被認為是中國醫學的始祖,而成書於漢初的《靈樞》九卷、《素問》九卷則是現存最早的醫書。隨著醫學日漸興盛,漢末南陽又出了個張仲景,著有《傷寒雜病論》和《金匱玉函經》。
醫學三字經又有言道‐‐後作者,漸侵淫……也就是說,後世的醫書不值一看。
《靈樞&iddot;素問》之於醫門,便如五經之於儒門,被世人稱作是醫生必讀之書。然而,古代醫書中多有五行陰陽說,以及人自天承&ldo;德&rdo;、自地攬&ldo;氣&rdo;等理論,但陶展文無論如何都無法習慣這些。他讀得最多的反而是那些被評為&ldo;漸侵淫&rdo;的後世醫書。很久前他便在想,雖然醫生並非自己的本職,但既然要為人診病,縱然當作義務,也必須閱讀古典醫書。
如今,他面前便擺放著一本成書於西曆紀元前的書籍。
靈樞天問篇有日:&ldo;夫百病之始生也……&rdo;
儘管陶展文格外想讀,卻無論如何都讀不下去。
晚上八點,小島趕來。
&ldo;我去過店裡,您不在,我就到這兒來了。&rdo;
&ldo;嗯,我今天回來得早。&rdo;陶展文說道。
小島只坐了大約二十分鐘,其間一直用探詢的目光望著陶展文的臉。
&ldo;陶先生,您似乎對此案知道些什麼。不,不要否認,我覺得您的確已有所發現,能否稍微透露一二?只撿些方便透露的就行。&rdo;
二十分鐘的時間裡,小島無數次地重複&ldo;您應該知道些什麼&rdo;,不斷地追問。
然而,陶展文臉上一直帶著無從捉摸的笑容,對小島置若罔聞。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