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和樹一樣,為嬴政遮風擋雨過! (第2/2頁)
靜誦黃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賜邑三百家,在秦國十七等爵位之中,這已經是當之無愧的高爵了。
哪怕未來秦國爵位變成二十等,這個爵位,也是不低。
在歷史上,嬴政於泰山封禪的時候,因為天降大雨,在一棵大樹之下躲雨,後來,就曾將那棵大樹封為了“五大夫”,所以,餘啟現在和一棵樹的地位差不多,在嬴政的心目中,是為其遮風擋雨過的存在。
面對嬴政強行為自己封爵,餘啟也沒有拒絕。
食邑什麼的,老實說,三百戶,其實供給也不算很多,這是因為,一般擁有這等級別爵位的人,都得養僕人,養士,各種亂七八糟的開銷是很多的,單靠食邑來活著,是很難做到的,除非還有封地,大搞土地出租、土地兼併那一套,才有可能成為真正的大地主、富戶,但這樣的行為,本質上也只是在掠奪民脂民膏而已。
餘啟現在的話,只有自己和驚鯢兩個人,沒有過多開銷,加上,此前從楚國李園那裡得了兩萬金,也算是很有錢的人了,所以對於食邑什麼的倒是沒有太多要求,沒有也行,有就更好。
當然,高興還是有些高興的,畢竟他現在也算是吃上了皇糧。
也是為了投桃報李,餘啟也是和嬴政講述了不少自己的想法。
這些想法,是從嬴政迎回母親趙姬之後滋生而出的。
因為嬴政用盛大禮儀迎回趙姬的事情,使得嬴政的孝舉被秦國民眾稱讚。
那麼,是否可以藉助這個契機,在民間引導一番輿論導向呢?
秦國對於輿論的運用是很低的。
商鞅變法,制定了一系列嚴酷的律法,禁止民眾的各種行為,禁錮他們的思想,只為了將他們變成冷血的戰爭兵器,卻忽略了,人之所以是人,是存在其思想的。
所以,當“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句話喊出來之後,很多過不下去的人,直接揭竿而起。
須知,那個時候,秦國統一天下已經有不少年了,卻仍舊有那麼多人景從雲集。
除去山東六國很多舊人還活著之外,秦人本身也是對秦國沒有太大的歸屬感。
而到了漢朝則不然。
明明所有制度都是從秦朝繼承而來的,卻讓人生出了極大的歸屬感,直至兩千年後的後世之人,還自稱為“漢人”,這是為什麼?
便是輿論導向的一種運用。
比如,舉一大義,以“孝”之天下,這沒有問題吧?
嬴政此前才迎接回母親,表現了孝道,剛好可以將這個大義提出來。
並且在民間提倡種種孝行。
除此之外,關於覆滅六國一事,也是可以舉一大義。
如“解放六國受苦之民眾”!
這場戰爭,可以稱之為解放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