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第4/5頁)
那年夏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傳遞中,人們的理性包括歷史上因氣候變冷給造成的嚴重創傷記憶,就因為這一百多來的短暫氣溫反彈,頃刻間便被掃蕩無餘。不要說杞人憂天,杞人憂天的故事發生在民智未開的古代,而暖化恐慌在出現在文明高度發達的今天;杞人憂天是特例,而暖化恐慌則是大規模群體症候,甚至波及到整個人類社會。所以,兩者雖然都很滑稽,但滑稽程度上則斷不能同日而語。
滑稽二、將工業排放鎖定為升溫“真兇”的暖化教義,本來一個假說,基於錯誤認知和錯誤推定的偽命題,卻能被一路推波助瀾,推到“科學界共識”的高度,繼而匯成一股裹挾全世界的宗教狂飆。以至於整個人類都在詛咒自己臆測出的那個“撒旦”—二氧化碳,誓與其不共戴天!
滑稽之三也是最滑稽的、這一挑戰人類智商底限的偽命題,能夠劫持科學、操控主流輿論,將世界騙個七葷八素不說,它還要玩真的,短短二十年間,便完成了由一個假說到劫持“人類正義”的運作。挾“政治正確”而號令天下,要全世界行動起來去搏殺二氧化碳,而它竟然真的作成了!
於是乎,一場人類大戰風車的空前鬧劇,便在暖化教戰鼓的催動下荒唐上演了。
20年間,這場以消滅二氧化碳排放為神聖目標的氣候戰爭,由意向到落實,一步一個臺階、一次較一次急迫,其醞釀和組織速度之快,簡直令人歎為觀止。
大家看看這個路線圖:1988年,歐洲人推動下IPCC成立,開始謀劃應對“暖化危機”;1990年,歐共體代表在“第二次世界氣候大會部長級會議”中,首次提出保護大氣層和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主張,並提議立即開始關於“氣候變化公約”的談判,從而拉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談判的序幕;1992各國首腦奔赴巴西里約熱內盧,簽訂《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開始把矛頭對準二氧化碳,但沒有具體規定各國承擔義務;1995年3月28日,公約第一次締約方大會在德國柏林召開;1997年12月11日,第三次締約方大會在日本東京召開,149個國家和地區簽署透過了《京都議定書》,開始明確發達國家碳排放量(注意:這個很重要,後面的章節中將多次提到);2007年12月,第十三次締約方大會在印度尼西亞的巴厘島召開,協商“後京都”問題,即《京都議定書》到期後的進一步減排事項,會議透過“巴厘路線圖”;2008年8月,西方G8領導人會議上就溫室氣體減排長遠目標達成一致意見,八國領導人在一項宣告中說,八國將與《氣候框架公約》其他締約國共同實現2050年溫室氣體至少減半的長期目標,在相關締約方談判中與其他國家討論並透過。這個很重要,它標誌著西方發達國家已經決意做掉《京都議定書》,將原來沒有規定具體減排量的發展中國家,也一併納入到這場二氧化碳戰爭中來……。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哥本哈根大博弈(2)
果不其然,在2008年的波蘭波茲南第十四次氣候大會後,全世界註定將迎來一場最吊人眼球,也最讓人大跌眼鏡的滑稽盛宴。一場臺上互相攻殲,臺下合縱連橫,波諛雲詭、暗流湧動,各方都義正言辭,各方卻都在為利益撕斗的氣候談判大博弈,朋友們當然知道,我是在說哥本哈根
第一節、初期花絮和三駕馬車
哥本哈根大會,全稱《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15次締約方會議暨《京都議定書》第5次締約方會議,於2009年12月7-18日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召開。來自192個國家的談判代表召開峰會,商討《京都議定書》一期承諾到期後的後續方案,即2012年至2020年的全球減排協議。
簡而言之,這場大會就是以碳排權為主題,圍繞這個主題,全面商談和明確各方應分擔的減碳份額。所以,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