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雜技表演 (第2/2頁)
軍訓求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雜技的一種。
小糯米恍然,原來是這樣。
“我已經看過了雜技了,以後有機會的話,還想去看看馬戲。”小糯米有些期待。
“那還不簡單,大城市每天都會有馬戲表演,抽空的話,我帶你去看一場馬戲表演。”
“要說咱們國家,雜技最出名,還得是吳橋。”沈悅開口道。
說起雜技,大部分人都並不陌生,而且喜聞樂見。
小到街頭的變戲法、舞獅、耍猴戲,大到舞臺上表演的柔術(軟功)、車技、口技、頂碗、走鋼絲、馬戲、馴獸等大型演出,五花八門,精彩紛呈。
雜技源遠流長,歷史悠久。
據《史記》、《漢書》記載,古冀州一帶流行一種遊戲,人們戴著有角的面具,互相比武、鬥力,民間稱之為“蚩尤戲”。
蚩尤戲是古代雜技的雛形,也是雜技的起源。
漢代是中國雜技的形成和成長期,形成了一種以雜技藝術為中心、彙集各種表演藝術於一堂的“百戲”體系。
傳承到現代,歷經千年而不滅,早已經發展成一門獨特的藝術,
雜技也可以稱是一部民間文化發展歷程的縮影。
但現在這種雜耍表演,已經越來越少,很多傳承也淪落到了無人繼承的田地。
除了雜技,還有各種地方戲劇,皮影戲等等,讓人唏噓不已。
林毅他們小的時候,雜技還是很盛行的,全國各地,都有吳橋班子的雜耍團演出。
但現在基本上已經看不到了。
“吳橋的雜技這麼出名,我們以後去吳橋看雜技不就好了。”小糯米抬頭,說了一句。
別說,小糯米這個主意還真不錯。
只有在吳橋,才可以看到那純正的雜耍。
跟現在在集市看到的這個,是截然不同的。
這個雜技團,水平一般,也就是小糯米此前沒有看過雜技,才會覺得很有意思。
林毅看了一會,便發現漏洞百出。
“還有四九城的天橋,幾十年前,有很多民間藝人,雜技團在那裡賣藝來著。”
沈悅微微一笑。
這兩個地方,但凡瞭解一些雜技的人,都是如雷貫耳。
要是小糯米感興趣的話,去這兩個地方就可以了。
直播間的水友提到雜技,也是唏噓不已。
“天橋賣藝,現在沒有了,別來,天橋在民國的時候已經就給拆除了,現在連橋都沒有了,只是有這麼個地名,不過可以來聽相聲曲藝。”
“嘿嘿,天橋雖然沒有了,但橋洞還是有的,我就住在橋洞底下,每天都有喝不完的西北風管飽,真好,有沒有大哥,v我50,讓我吃頓飽飯。”
“想當年,我也是雜技小王子,現在不提也罷”
“雜技,也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啊,但.已經快要消失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