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 (第2/5頁)
散發弄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的三倍。而二號俑坑則是由弩兵、
騎兵、車兵組成的軍陣,當二號俑坑的兵車、戰馬以“取銳”的快速進攻方法衝入
敵陣時,一號坑的大軍則“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河”,接觸與敵軍正面交鋒,這
種佈陣方法,可謂大陣套小陣,大營包小營,陣中有陣,營中有營,互相勾結,又
有各自摧銳致師的效能和目標。曲陣的神奇變化,迅疾勇猛,方陣高深莫測,雄壯
威武,使得這個雁行之勢,用之對敵,則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所向無敵。
千古一帝的秦始皇正是利用這樣一支所向披靡的大軍和劃時代的軍事戰術思想,
血蕩中原,席捲天下,完成了歷史賦予他的偉大使命。
劃時代的藝術形象
秦始皇陵兵馬俑軍陣的出土,除了讓後世人類親眼目睹了那威嚴壯闊的營陣場
景及栩栩如生的群像之外,那個體俑像如真的形體,自然的情態,精湛的藝術技巧
和獨創的表現力,又以光彩奪目的“秦俑藝術”直逼人們的視野和心靈,這一古老
藝術的出現,固然體現著千古一帝秦始皇這個一世雄主的雄渾氣魄和人生意向,但
從另一個側面則反映了他所處的那個偉大時代的人文精神和審美追求。
秦俑三坑眾多的與人等高的陶俑和碩大齊人的陶馬,以及座騎、戰車,按照軍
事序列和陣兵的形式,再現出來的秦軍列陣、駐營、擬戰、軍幕的生活場景,從宏
觀上反映了秦國的兵強馬壯、氣吞山河的風貌和秦始皇本人博大雄武的氣概。正是
由於秦軍在戰國爭雄中取得的輝煌勝利和秦始皇本人的氣魄,構成了秦俑藝術產生
的社會基礎。我們有理由這樣認為,沒有秦軍的勝利,沒有秦始皇帝,就不會有今
天看到的秦俑藝術的存在。就不會出現“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的偉大的寫實
藝術奇峰。
我們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在秦代之前,以軍隊為題材塑造戰爭場面的藝術作
品,如戰國時期的青銅器裝飾畫,河南汲縣山彪鎮出土的水陸攻戰紋銅鑑上面雕刻
的290 餘名士兵在水面和陸地上拼殺攻堅的場景,以及洛陽金村出土的騎士持劍刺
虎紋銅鏡中表現的武士著鎧、乘馬勇斗的風姿等等,雖然在藝術上都不同程度地表
現了軍旅生活和疆場搏擊的情景,但由於提供給後人的影象都是些僅具輪廓的側面
剪影,而無法看出他們的真實形象。在此之前,咸陽楊家灣漢墓從葬坑出上了西漢
前期的彩繪步、騎陶俑群,這些俑像造型優美,人體的各個部位結構合理,形態生
動逼真並極富靈性,但可惜通高只有50 厘米左右,正因其體形過小,對於甲衣、
芒鞋靴履、鞍韉等細部還只能用顏色繪出,並不具備秦俑在塑型上塗彩的質感,故
而只能讓後人看其大體效果而無法弄清更為具體的細節。也正是由於這諸多的缺憾,
就自然地使這些俑像在藝術上不同於秦俑並削弱了它的歷史研究價值和藝術魅力。
我們說秦俑的出現是一個偉大時代精神的產物,這是因為,在春秋戰國之際,
中國社會正處於一個偉大的變革時期。隨著奴隸制的崩潰和新興地主階級登上政治
舞臺,整個社會在思想文化領域諸子群起,百家爭鳴,形成了一個意識大碰撞、大
解放的思潮。在這種時代背景下,造型藝術開始從單純的裝飾工藝的小圈子裡突圍
而出,水陸攻戰、歌舞宴飲、狩獵追捕、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