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頁 (第1/3頁)
唐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田漢對中國電影事業有卓越貢獻。作為一位傑出的電影編導,他的作品有著鮮明的藝術特色,浪漫的激情、傳奇的色彩和現實主義的有機結合,使他塑造了一個個個性鮮明,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
陽翰笙
陽翰笙(1902‐‐1993),原名歐陽繼修,出生於四川高縣羅場。1922年,就學於成部省立一中。1924年,入上海大學社會系讀書。在1925年的五卅運動中,陽翰笙參加了&ldo;三罷&rdo;鬥爭。1926年,他奉調入黃埔軍校,任中共入伍生總支書記、教官和政治部秘書。
1927年底,他輾轉來到上海,即受郭沫若之邀,參加了&ldo;創造社&rdo;的工作。1928年起,陸續以華漢等筆名發表了以大革命為時代背景的一批長、中、短篇小說。
在左翼文藝工作者進軍電影界之時,陽翰笙接受夏衍等人的建議,開始了電影劇本的編寫,第一次以陽翰笙為筆名,編寫了《鐵板紅淚錄》,隨後進入&ldo;藝華&rdo;。1940年,他任文化工作委員會副主任,至抗戰結束,他又創作了《八百壯士》等4個電影劇本。
戰後,他主持了崑崙公司的編導委員會,並創作了《萬家燈火》,改編了《三毛流浪記》。陽翰笙的電影創作特色也是十分鮮明的,他的作品無一不是緊扣時代脈搏。他的電影文學創作可分為兩種型別:一類是表現波瀾壯闊的社會風雲,一類是透過對個人命運的描寫揭示社會矛盾。他與夏衍、田漢是左翼電影運動的三員猛將。
孫瑜:
孫瑜(1900‐‐1990),四川自貢人,生於重慶,先後就讀於天津南開中學和北京清華大學文學系。1923年赴美留學,1926年學成回國,1927年正式跨入電影界。
孫瑜任編導的處女作是1928年為&ldo;長城&rdo;拍攝的《漁叉怪俠》。&ldo;長城&rdo;結束後,孫瑜轉入&ldo;民新&rdo;,1929年編導了《風流劍客》。
&ldo;聯華&rdo;成立後,孫瑜開始展現其非凡的導演才華,&ldo;聯華&rdo;的最初兩部影片《故都春夢》和《野花閒草》均出自孫瑜之手,使&ldo;聯華&rdo;一鳴驚人。此後,孫瑜走上了艱難的現實主義電影的探索之路。
1931年、1932年編導的《自由魂》、《野玫瑰》、《火山情血》擇取的均是勇敢地面對現實的題材。1933年編導的《小玩意》、《體育皇后》,尤其是他的代表作《大路》,寫下了30年代電影史上光輝的一頁。
抗戰期間,孫瑜編導了《火的洗禮》。抗戰勝利後,赴美考察,1948年回國,參加了崑崙公司,並籌拍《武訓傳》。
作為一位傑出的電影編導,孫瑜有著自己獨特的風格。一方面他從不迴避現實,另一方面,在具體創作上,他的影片充滿了樂觀明快積極的情緒。這種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的巧妙結合,正是孫瑜影片的最大特徵。
孫瑜還是一位善於發掘和培養演員的伯樂,金焰、王人美、鄭君裡等皆是因主演孫瑜編導的影片而成名的。他對於演員,總是循循善誘,耐心啟發,使演員與角色產生心理共鳴。
蔡楚生:
蔡楚生(1906‐‐1968),廣東潮陽人,12歲時到汕頭一家小錢莊當學徒,18歲時即置身革命。後隻身來到上海,經朋友介紹,在一家電影公司做個相當於打雜地位的職員。
1929年,蔡楚生結識了同鄉名導演鄭正秋,得到鄭的賞識,從而進入&ldo;明星&rdo;,並師從鄭正秋學習導演。1931年,蔡楚生加入&ldo;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