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猶太人的期許 (第2/4頁)
重慶老Q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國外一切的政治和宗教等方面的聯絡進行一定的切割,並嚴格按照齊國法律行事,並在經濟上和生活上融入這個國家。”
“是的。”納夫塔利·貝內特點點頭說道:“若是我們想保留猶太教的信仰和身份,只能在私底下一個非常有限的圈子裡。但無論如何,在政治、文化、經濟,乃至傳統上,我們最好要融入到這個國家,成為他們所宣稱的‘一個民族’。至於,我們猶太教義中所宣稱,猶太人是上帝唯一選民,最好隱藏在我們虔誠的內心世界裡。在東方文明中,皇帝被尊奉為天之子,在人間的地位最為崇高,他就是這個世界的造物主。”
“那麼,我是不是可以這麼認為,只要歸附了齊國,融入了他們所宣稱的一個民族之列,我們猶太人將會得到帝國皇帝和政府的庇護,而不再遭受無端的驅逐和迫害?”
“沙遜先生,在我來到齊國之前,就有數十個頗有名望的猶太家族遷移至漢洲大陸。這麼多年來,除了寥寥數人,因為觸犯了帝國法律而遭到審判外,並沒有任何一個猶太人被驅逐或者受到無端地迫害。”
維克多·沙遜聞言,心中不由大定,臉上露出了放鬆的表情。
沙遜家族是一個阿拉伯地區非常知名的家族,起源於中世紀,最早先是定居西班牙,從事金融行業(高利貸)和跨地區間的貿易。但到了16世紀,西班牙開始了排猶運動,無數的西班牙猶太人在一浪高過一浪的審判、驅逐和屠殺下,消失殆盡,剩下的基本也都被迫改信。
沙遜家族就在那個時候,逃難到巴格達,託庇於奧斯曼帝國的保護。在長達一百多年的奧斯曼-波斯戰爭中,為了家族安身立命,曾給予了伊斯坦布林中樞政權和巴格達地方政府大量的財政支援。當然,作為回報,奧斯曼帝國政府和巴格達總督也將地方金融和貿易壟斷權授予沙遜家族,使得該家族在百年間積聚了天量的財富。
數十年前,齊國商業勢力滲透至波斯、埃及、阿拉伯,乃至小亞細亞地區時,沙遜家族也抓住機會,獲取了齊國商品於阿拉伯地區的代理權,將轉口貿易做得風生水起。
不過,最近十幾年來,先後有兩任巴格達總督持反猶態度,對煊赫的沙遜家族進行政治迫害和經濟壓制。要不是,家族動用大筆資金敬獻給伊斯坦布林的素丹和大維齊,獲得了暫時的政治庇護,說不定,整個家族就被地方總督給囫圇吞入腹中,數百年傳承和財富毀於一旦。
本著狡兔三窟的原則,沙遜家族開始未雨綢繆,積極準備後路。他們先是派出嫡系子弟前往布什爾港,參與齊國人於當地的基礎設施建設,從而搭上了齊國人的線。後來,經齊國波斯商社的推介,沙遜家族又在印度上海(今印度孟買)、安豐(今印度科欽市)、江陵(今印度加爾各答市)大舉投資,建立數個國際貿易商社,同時也在逐步轉移家族資產。
及至去年十月,沙遜家族遣維克多·沙遜親至漢洲本土,實地考察齊國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環境,以為家族是否全體搬遷至齊國,提出建設性的參考意見。
說來,猶太人也是一個可憐的民族,一千多年來,因為與世界各地的主流社會格格不入,遭到排斥,不能從事正常職業,尤其是做官、參軍,更是對猶太人關閉大門。
那猶太人能做的,也只有經商了。他們遂以猶太教為精神紐帶,散落歐洲各地的猶太社群為支點,做一些倒賣販運的生意,常年奔波在四條貿易線上:其一是中亞的地毯寶石等奢侈品,經猶太人之手,繞過裡海和黑海,運到歐洲各國銷售。其二是埃及等非洲國家的特產,被猶太人用大船裝載,橫穿地中海運到歐洲,然後銷往各國。其三是透過水陸兩條貿易線,把真神教商人收購的東南亞香料,轉運到歐洲,有的猶太人甚至親自駕船到東南亞收購香料。其四就是歐洲各國的短線貿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