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收購金門建築,成立興華基建 (第2/2頁)
咕了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剩餘股東手中的股份。
金門建築的股價經過興華置地一戰,漲到了3.5元,張卿收購公司大小股東的價格為4.5港元。
這幾年,興華地產一直出現在報紙新聞上,而興華建築作為興華地產的附屬公司,自然也少不了人們的關注。
興華地產拿下的地皮全部交給了興華建築進行施工,工作能力和業績自然不用懷疑。
如今金門建築被興華集團收購,香江市場上能與興華建築打壘的公司幾乎沒有。
張卿的意圖也很明顯,那就是重點發展自家的興華建築,逐漸將兩家公司合併,金門建築的業務全部由興華建築接手,金門建築逐漸淡出市場。
張卿新的版圖規劃中,肯定沒有他們這群英資的容身之地。
可以說,就算不被興華集團收購,金門建築也遲早被興華建築擠出香江市場,到時候也逃不脫被收購的命運。
既然金門建築的命運已經被決定了,公司內的大小股東與其等著之後金門建築市值越來越低,不如現在套現跑路。
在興華投資再次宣佈以溢價30%對金門建築發起全面收購之後。
只用了三個交易日,興華建築便持有90%金門建築的股票。
隨後張卿再次召開股東大會,要求私有化退市金門建築。
得到剩餘股東的全票透過。
將金門建築退市後,張卿立即將金門建築手中的金門大廈、位於尖東、銅鑼灣等地方的地皮轉移到興華地產名下。
隨後將興華建築和金門建築完成整合,合併成一家新的建築公司,名字叫做興華基建。
同時將興華建築從興華地產獨立出來,成為一家獨立的建築公司,由張卿擔任公司cEo。
至此,張卿斥資一億五千萬港幣,這家可追溯到1919年的英資上市公司徹底從市場上消失,成為張卿家族的又一個錢袋子。
另一個錢袋子是百佳超市。
作為張卿的私人企業,百佳超市經過這兩年的發展,分店已經擴充到了51家,佔據32%的市場份額。
對於百佳超市的發展,興華投資除了管理財務外,任由總經理張國俊自己經營。
截至目前,百佳超市為張卿家族製造的利潤達到平均每月達到一千萬港幣,每年純利潤達到1億兩千萬。
張卿沒有著急將百佳超市的利潤拿在手裡,而是全部投入百佳超市當中,用於擴張和搞活動,從惠康超市手中搶佔市場份額。
為了提高百佳超市市場份額,張卿決定跟零售龍頭惠康超市展開促銷戰。
剛在張卿手中吃了癟,身為怡和系的惠康超市自然想要在零售市場上找回場子。
惠康超市欣然應戰。
行業老大和老二打架,往往消失的是老三。
這是眾多行業亙古不變的名言。
有兩大財團在背後支援,百佳超市和惠康超市不僅沒有在這裡面虧本,反而分店越開越多。
在新年到來前,香江倒閉的小型超市超過兩成。
而百佳超市又透過自身盈利在將軍澳新開張三家門店。
惠康超市也不甘示弱,在其他地方新開張兩家分店。
百佳超市市場份額來到40%,惠康超市也增長到48%。
香江零售行業迎來兩大零售龍頭壟斷行業的楚漢對立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