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門弄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公元452年,是北魏興安元年,也是南朝宋國元嘉二十九年。
以這年為中間的前後三年,對南北對峙的這兩個大國來說,是極不尋常的年份。
北魏這邊,先是太子拓跋晃死了,接著是皇帝拓跋燾死了,再接著是新皇拓跋餘也死了。少年皇帝拓跋濬登基。
接著是南朝宋國也開始發生鉅變。
先說背景。
劉義隆發動的第二次北伐失利後,開始撤軍時,軍中將領的歸宿也有了變化,並對以後的朝局影響很大。
東線總參謀長蕭斌被撤職。南平王劉鑠向父皇打報告,把他要到自己麾下擔任右軍長史。
劉鑠、劉濬已經與太子劉劭交好,所以蕭斌間接成了太子黨。
沈慶之是北伐計劃的反對者,公開宣佈討厭皇帝的頭號愛將王玄謨,本來為劉義隆所不喜。
但蕭斌要斬王玄謨時,被沈慶之勸阻,留下王玄謨一條命。
劉義隆見到沈慶之時,便問:“你不喜歡王玄謨。蕭斌要殺他,你卻為他求情。這是為什麼?”
沈慶之答:“回陛下,當時前線崩潰,將士們紛紛向彭城回撤。如果把王玄謨殺了,中、高階軍官都不敢回來,便會逃走或投降敵方。所以下官阻止蕭將軍殺王玄謨。”
劉義隆聽了他的話,便沒有處罰他,也沒有降他的官職,而是派他回彭城協助武陵王劉駿,將逃進彭城的所有北方難民遷移到瓜步一帶,重建瓜步城 。
另外一位大將程天祚,他本來就是宋國將軍,被拓跋那俘虜,得到拓跋燾賞識。
前陣子,程天祚趁魏軍北撤之際,說服魯爽三兄弟和他一起迴歸宋國。
劉義隆對他也很重視,派他將逃進盱眙、壽陽等地的難民遷到京口對岸,建築新城。即姑孰城。也就是後世揚州。
由於這樣的安排,沈慶之、程天祚二人,連同魯爽三兄弟,便成為武陵王劉駿一黨。
……
魏國太子拓跋晃、皇帝拓跋燾、新帝拓跋餘,接二連三暴斃的訊息傳到江南。
宋國皇帝劉義隆聽了軍情彙報,心中再次燃起熊熊烈火,感覺自己似乎滿血復活了。
他認為這是上天助自己覆滅魏國的徵兆。
天予不取,有違天意。劉義隆不願負天。
於是,宋國皇帝不顧眾人反對,決定抓住北國內鬥自耗、群龍爭首機會,再次北伐。
劉義隆前後三次北伐,都是選擇同樣的季節,同樣的排兵佈陣。
這次仍然兵分三路:
第一路,東路軍,撫軍將軍蕭思話率張永部,共5萬大軍攻打碻磝;
第二路,中路軍,司州刺史魯爽與弟弟魯秀,領兵4萬攻打洛陽、虎牢;
第三路,西路軍,雍州刺史臧質率2萬人馬,襄陽太守柳元景領一萬兵馬,一起攻打潼關。
出兵後,東路軍最先取得突破。
魯爽帶著自家兄弟魯秀,首戰攻打魯爽的老根據地長社。
守城軍見到魯氏兄弟,鬥志全無。長社被輕鬆拿下。
二人接著率軍攻打虎牢。
但東路軍蕭思話、張永進攻碻磝的戰鬥,遭到魏軍頑強抵抗。
雙方爆發幾輪激戰。
宋軍死傷幾千人,魏軍傷亡上千人。
但碻磝要塞巋然不動。
中路軍魯家兄弟對虎牢關的進攻,也非常艱難,沒有進展。
西路軍方面,臧質、柳元景二人共領軍三萬,攻打潼關這座曾經被二人攻破過的關隘。
但這次準備不夠充分,運氣也實在不好。
死傷幾千人後,攻關戰無法突破。
這次北伐出兵前,皇帝劉義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