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頁 (第2/3頁)
苜蓿血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一種臨危受命。上一次是抗爭,這一次是保衛。
時間不同,地點不同,目的不同,但他們還是手握刀槍的軍人,還是戰場上可以橫掃千軍的劍與詛咒。
危局就在眼前,勝利遙遙無期,但他們始終一起面對。
藍河敲開了辦公室的門,面對著好久不見的教育長,肅然敬禮。
此時的他不是那個身著便衣、穿梭於城市之間刺探情報的軍統行動隊員,而是中央軍校教導總隊直屬二團的團長,正式莊重的軍裝在身,血液順著筆直的脊背線湧入那顆義憤填膺的心臟。
昔日的某一天,也是在這間辦公室,葉修和藍河身著軍裝並肩站立,接受教育長頒發的學院獎勵,聽著一句句有關精忠報國的訓導,紋絲不動站得筆直。
而今還是這裡,是藍河一個人,在這個他和葉修同在的國家身處危難之際,接受命令,準備戰鬥。
是誰和你並肩,是誰和你相背而行,終歸是不可強求的際遇。
但是,這份他們共同希冀的國泰民安,依然藏身在紛飛的戰火之後。
這一刻他們不再並肩而戰,但他們的內心看到的是同一個太陽。
那他們就從未缺席過對方的世界。
註:1、海殲計劃----1937年日本帝國主義製造盧溝橋事變,企圖在華北製造第二個滿洲國。為確保首都安全,中國統帥部遵照國防計劃甲案,陸軍集中兵力準備殲滅上海的三千日軍海軍陸戰隊,海軍堵塞江陰全殲日軍長江艦隊,後機密洩露,日本長江艦隊倉皇逃出長江口。
2、中央軍校教導總隊確實參加了淞滬會戰和南京保衛戰,但主角所在的番號什麼的是我編的,請勿較真。
民國二十六年八月九日,駐兵上海的日本海軍陸戰隊有兩名士兵驅車衝進虹橋機場進行武裝挑釁,被中國守軍當場擊斃。八月十三日,日軍以此為由大舉進攻上海,史稱八一三事變,淞滬會戰正式拉開序幕。
中國軍隊集結上海,進行頑強抵抗,但日軍的猛烈進攻使中方傷亡慘重。自日軍的大部隊從長江口登陸以來,守軍的正面和側翼都相繼遭受重創,陷於了進退兩難的苦戰。
到十一月十二日,最後的守軍也從上海市區撤退,上海宣佈陷落,淞滬會戰以中方的失敗告終。
藍河率領僅剩的幾百人向南京撤退,一路無話。
原本,軍人就是要上戰場拼殺的,為大部隊作撤退掩護,即使搭上所有的人姓名也在所不惜。流血犧牲對於他們來說早就是家常便飯,當初每一個進入中央軍校的人,就都已經預設了自己不是貪生怕死之輩。
可是,戰場上不會被原諒的,就是決策的失誤,導致的不必要的損失和犧牲。
十月二十日,日軍秘密集結第十軍,意圖對上海的國軍進行合圍。等到十一月五日第十軍第八師已經登陸,南京政府卻還在幻想九國公約的簽約國可以發表聯合宣告壓制日本,因此錯過了最佳的撤退時機。
西方國家綏靖風氣濃重的很,巴不得高高掛起什麼事都不管,當然沒可能理會南京方面的請求。幾天後,日軍的包圍圈形成在即,前線的軍隊便軍心大亂。不切實際的幻想和猶豫遲疑的拖延,導致最後的撤退變成了潰逃,倉促之間幾十萬國軍擁擠在通往南京的幾條公路上,日軍正好趁此機會狂轟濫炸,原本實力相當的戰鬥成了一方對另一方的屠殺。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