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契丹的流亡小朝廷 (第1/2頁)
陌上花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五代十國時期,有一首特殊的詩歌,被歷史記載了下來,我們可以欣賞一下。
《海上詩》:小山壓大山,大山全無力。羞見故鄉人,從此投外國。
詩寫的通俗易懂,但水平不咋樣,與曹植的七步詩“煮豆燃豆萁”表達的是一個意思,但是一個是研究生水平,一個是小學生的水平。
如果我們要是知道這首詩,是契丹人耶律突欲寫的,就可以釋懷了,畢竟是北方蠻族,能認識二十個字,且能把二十個字碼整齊,已經很厲害了。
所以詩歌質量好壞不重要,重要的是作者是誰!讀歷史可以明白很多道理,所以對於當今文壇流行的淺淺體詩歌,筆者就能做到見怪不怪,少見才多怪!
前文講到,耶律德光在遼太后述律氏的支援下如願即位,可是他對哥哥耶律突欲卻並不放心,雖然耶律德光說不出“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這話,但心裡確實一直這樣想的。
所以對於耶律突欲,耶律德光實行了24小時全方位監視,更不斷想方設法削弱他的東丹國的實力。為此,兄弟之間的關係惡化,矛盾進一步加深,耶律德光多次派人刺殺耶律突欲,並磨刀霍霍,準備吞併東丹國。
耶律突欲的處境被後唐明宗李嗣源所知,他派人持密詔給耶律突欲——熱烈歡迎耶律突欲來大唐定居。一是不想兄弟之間火併,二是也確實打不過弟弟,三是出於對漢文化的仰慕,耶律突欲對於大唐皇帝的邀請很是動心。
在經歷了一番思想鬥爭後,公元930年,耶律突欲帶著自己心愛的妾室與珍藏的圖書從遼東渡海投奔了後唐。
當他在金州(今遼寧省大連市金州區)即將上船時,面對故國,思緒萬千,在海邊立了一塊小木牌,上刻《海上詩》,就是前面提到的。他把大山比作自己,小山就是耶律德光。
唐明宗盛情相邀契丹的前太子,是唐明宗李嗣源欣賞耶律突欲嗎?肯定不是。
為什麼要接納耶律突欲呢,不是與遼國故意找不痛快嗎?是的,就是找不痛快,因為兩年前兩國已經鬧僵了,已經幹了兩仗。
這還得從定州說起。定州屬於河北三鎮,河北三鎮一直是唐朝末年至五代十國的火藥桶,一點就炸。
公元928年,李嗣源即位稱帝的第三年,定州鎮義武節度使王都反了。
反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當時樞密使安重誨逼迫的,老安一直覺得王都弒殺義父篡位,不是好人,就借公事的名義各種打壓。
恰逢契丹侵犯邊境,唐室朝廷需要向邊境地區用兵。在安重誨的刻意操作下,後勤補給由定州負責,因為定州距離邊境近啊,沒毛病!
可王都不服啊,定州的將士也不服,定州人一直覺得雖然名義上自己屬於唐朝,但實際上自己是獨立的。
所以,王都在手下將士的慫恿下,直接拒絕了督運糧草的唐朝使者,同時派人向契丹求援。
在遼太宗耶律德光繼位初期,後唐與契丹兩國關係還是以和平交往為主。後唐明宗聽聞太宗繼位後,立即“宣使於契丹,賜契丹王錦、績、羅三百五十匹,金花銀器五百兩,寶裝酒器一副。其母繡被一張,寶裝纓絡一副。”
但這都是表面工作,和平的維持並不說明他們沒有滅掉對方的雄心,只是需要一個恰當的時機。
定州事變對於遼太宗耶律德光而言是一次絕好的南進機會,他接到王都求援後,即“命奚禿裡鐵剌往救之”。
於此同時,後唐北面副招討、宋州節度使王晏球向朝廷告發定州節度使王都謀反。
明宗李嗣源得知後,立即下詔削奪王都官爵,併發兵攻打定州。
兵貴神速,後唐軍隊主將王晏球在契丹出兵前搶先佔領了定州北關城,當得契丹援軍從西南趨向定州的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