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塵的青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看罷轉輪炮車,眾人又來到襄陽書院。管寧、薛綜早已在門前迎候,寒喧畢,便一同來至書院參觀。 因管寧在豫章一事中發揮了決定性作用,劉琦對他自是與別人不同,便讓他領著眾人參觀。 管寧說道:“書院開辦兩年來,共招收八到十二歲少年兩千一百零五人,皆是孤兒及陣亡將士之子。 “共有教員一百一十七人,其中儒生六十四人,墨生四十二人,兵家十一人。按照公子所言‘以儒為本,以墨為用,相容幷包’的思路開課授學,一日開課六節。 “入學第一、二年要識文、斷字、知數、明禮;第三、四年以儒、墨為主,又涉及六藝、方技、兵略、數術各科。 “學滿四年按其興趣、專長,或以師擇生,或以生擇師,定向培養。” 劉琦聽罷,思忖良久,說道:“幼安(管寧字)與敬文(薛綜字)安排甚是妥當,只是未料到兩年竟招收學員如此之多。若按從入學到成才需六至八年來算,學員規模莫不是要超過萬人?如此來看,書院還是建得小了!” 管寧聽罷,笑道:“少主多慮了,這兩年書院初創,各郡適齡孤兒及烈士之子已盡皆招至書院。明年之後,若無大規模戰事,新收學員自會銳減至一二百人。” 劉琦笑道:“如此說來,人又有些少了!” 薛綜忙道:“少主培育人才之心難能可貴,但此事宜緩不宜急。大漢各知名書院皆是數十人規模而已,我襄陽書院已達兩千多人!好在咱們密不示人,若說出去,管叫天下儒生驚掉了下巴!” 眾人聞言,盡皆大笑。 劉琦道:“論及規模,襄陽書院確實不小,但是咱們底蘊太淺,俗語有云‘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若要與穎川、鹿門諸書院爭鋒,怕是要下十年苦功。” 管寧說道:“少主所言甚是有理,此所謂厚積而薄發者也!” 他邊說邊帶著眾人穿過一排排屋舍,透過屋門,見孩子們或讀書,或寫字,或算術,或辯鬥,一派盎然。 管寧繼續說道:“此為教室。我等數月實踐,覺得以二十餘人為一室效果最佳。教室之後有居舍,十人一間,供孩童夜間休憩。二者之間為飯堂,以供三餐所食。” 劉琦邊聽邊點頭,對管寧、薛綜說道:“孩子們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務必要保證吃好、睡好。”二人連忙應諾。 他又轉頭對墨影說道:“回頭傳書張機(仲景)太守,讓他派幾名弟子過來,騰出個院子做醫舍,安排可靠老卒來幫忙。書院有兩千多師生,生了病可不是鬧著玩的。” 墨影連忙應下。 眾人又隨管寧來至校場,見校場又分為數個區域,其中一地為鞠城,即蹴鞠場地;一處按劉琦要求佈置了單雙槓及大小石鎖;還有幾處各有用途。 眾人見一邊靶場之上正有一老師教孩子們射箭,便過去觀看。 這位老師是因傷退役的基層將官,他正一絲不苟地傳授射箭的動作要領。 孩子們拿看小號弓箭,聽得也很認真。 黃忠見了連連點頭。劉琦忙問黃忠道:“漢升以為如何?” 黃忠道:“頗有章法,給孩童打基礎甚是妥當。” 劉琦見黃忠如此說,放心不少。 又見一場地之上,一位老師帶著孩童在擺弄一個木架,劉琦好奇,便過去觀看。 等老師帶著孩子們擺弄完,才看出這是一架原始版的翹翹板兒! 只見那位老師讓兩個身量相當的孩童坐在兩端上下翹動,一會兒再換一組。等孩子們都嘗試過之後,老師將長板往一邊拖動,讓孩子們再上去試。結果一個翹不起,一個壓不下。 老師開始講解其中道理,管寧也不太明白,一旁墨影對劉琦說,這位老師是墨家弟子。劉琦恍然大悟,這不就是在講槓桿原理嗎! 看著孩子們興高采烈的樣子,不由想起自己上學時,上文化課就愁眉苦臉,上實驗課就搶著去上的情景,不由笑出了聲。 見眾人看向他,他便掩飾道:“這位老師教學得法,孩子們也很是可愛。” 參觀完畢,眾人便隨著管寧到議事廳中休息。 劉琦問薛綜道:“書院之中,除了教員,需要人手之處也不少,可還需要再添補一些?” 薛綜說道:“目前飯堂之中多是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