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愛德華·吉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由於吉本的這種始終以元老或羅馬人自居的態度自然使得他把蠻族的入侵總看作是一重重毀滅的巨浪。但如果他能和伯裡一樣從另一個立場來看待這一問題,他便會看到那些入侵併非全都以破壞為目的,而常常只不過意在親身進入古代文明的美好的領地而已。這種觀點上的不同必然使人對諸如日耳曼人在帝國疆域之內定居之類的問題一樣,抱著完全不同的看法。更何況,這些人的確隨身帶進了許多希臘、羅馬世界未曾發現,而有助於增進歐洲人生活的東西。
但是,吉本所信奉的關於帝國衰敗的理論絕大部分都使他在認識拜佔廷文明的過程中迷失了方向。在這裡為了消除他的錯誤影響,我們便必須求助於現代作家。有一個問題我們的讀者也許都應當加以考慮。隨便一句話判定君士坦丁堡已處於繼續瓦解之中,而結果它卻作為歐洲的主要堡壘存在了一千多年之久,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然而,西羅馬帝國和東羅馬帝國實際都已結束,這的確也是事實。後來的史學家全都忙於搜尋它們敗亡的原因,而忽略了對那一過程作簡要的敘述。在這類調查中看不出什麼明顯的彼此一致的結論。我們可以仔細閱讀一下吉本對於西羅馬帝國滅亡的冷靜的敘述。我們發現,在那裡他並沒有一心要尋找出其所以滅亡的原因,而倒是一再表示驚異,如此複雜的一個組織如何竟能在長達數百年中維持其存在。我們已曾見到一些一般認為更為堅固得多的帝國機構常常僅在數年之內便已土崩瓦解,因而在這裡不能不對吉本的智慧深表欽佩,同時也和他一樣感到驚異。
在對這些情況全都瞭解以後,我們便會感到吉本這樣站在羅馬世界的立場上來撰寫他的歷史,不僅不是缺點,倒是一個優點。這樣便使我們得以進入那一世界的中心,並能聽到一篇在古代權威的光照之下進行的專心致志的歷史敘述,其細節之完備任何其他現代作品均無法與之相比。到最後,吉本1 19‐20 世紀初英國新聞記者、政治家及歷史學家。‐‐譯者頁面的作品更完全超越羅馬帝國的歷史細節,成為了一篇早已為人所公認的散文史詩;在這部史詩中,一切歷史經歷都在無比廣闊的範圍內重新加以衡量,而即使在他看來歷史不過是&ldo;人類的罪行、愚蠢和不幸遭遇的記錄&rdo;,他的寬廣的視野和同情心也使他的地位僅次於那些偉大的詩人而已。
除了一個十分明顯的例外,刪節本在前後秩序的安排上全都一如吉本原作。那例外便是被稱作&ldo;前言&rdo;的開頭一章。這一章,已經說明,乃是由第三章中節選而來。以此作為本書起點似乎比以第一章的開頭部分為好,而限於篇幅又不可能把兩部分同時選入。因而決定,在秩序問題上,讓這一篇成為一個僅有的例外,但這絕非自認為自己的判斷更高於作者。既然書中的每一章都是一個經過仔細孕育和精心安排的整體‐‐都是上面所說一部偉大的交響樂中的一個樂章,而且所有的樂章一般都有一個明確的十分動人的結尾‐‐因此在這裡總希望能儘可能多地把一些章完整地保留下來。而這樣做的結果便必然要求將另一些章整章刪去,以作為補償。凡選用的章都保留原來的章號。讀者據此便很容易在全本中找到。刪去的章的章號也在節本中一一註明。既已將全章保留似乎也便不必要額外再加以說明瞭。但是,保留全章的理想卻顯然不得不大打折扣。如有部分刪節這裡採取了兩種標明的辦法,如刪去部分相對他說並無大礙於敘述的連續,便在刪節處標以一行星號。對1於刪節較多部分則用斜體字加進一段簡略概述。這類概述既求儘量簡潔,也力求做到不漏掉必要的交待。由於刪節的情況各不相同,顯然已不可能完全保留原來各章的小標題。因而在刪節本中的小標題有些只得另寫。為節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