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承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晉陽雄峙於汾水岸,距離城池以東二十餘里,平整的原野上,坐落著一座軍營。數寨連營,柵欄佈置,十分嚴謹。營壘周遭,軍旗高樹,除了“劉”字旗號外,更多的便是“龍棲”軍旗了。
劉知遠治下河東,號稱諸鎮之首,除了“王業龍城”的加成之外,最大的底氣便來自於其麾下數量眾多且“訓練有素”的軍隊了。
最初,劉知遠奉詔出鎮河東,不及一歲,而石敬瑭駕崩。及少帝石重貴繼位,與契丹交惡,兩國刀兵遽起,為御契丹,劉知遠被委為北面行營都統,但因為君臣將相相互猜忌的原因,空有轄制之名,而無其實。
在兩國傾軋之際,為御契丹,更防著石晉朝廷,劉知遠在太原廣募兵勇,置有興捷、武節等十餘支新軍。又收容不少各州散兵遊卒。等到去年,又很腹黑地將境內吐谷渾族吞併,奪其財貨牲畜,收其精壯力士,實力至此急劇膨脹。
到如今,河東節度下,新設之軍,加上原屬後晉之禁軍如牢城者,大大小小有十餘軍,馬步軍逾五萬,可稱兵強馬壯。當然,這些軍隊,同樣有著這個時代鮮明的特點,軍號繁雜,編制混亂,眾寡懸殊,戰力不等。
河東下屬諸稱號軍,大軍如興捷、武節,分左右兩廂,其下再置數軍,其卒眾近萬。此兩軍屬於劉知遠的嫡系部隊,畢竟是他親自組建的,待遇優渥,戰力且強。而兵寡者,三四千之軍有之,更寡者亦有。甚至有卒不滿千之軍,不過其多被任支郡、關卡的守備。
龍棲軍也是節鎮新軍,規模中等,有兵三千,分三軍,置六營,常駐太原府內,承擔著晉陽外圍的一部分防禦責任。軍卒來源不一,蕃漢混雜,其間有精悍之士,亦有孱弱之輩,總之良莠不齊。而此軍的改變,也正是在劉承祐掌兵之後。
最初,劉知遠授劉承祐龍棲軍都指揮使,未行,上下多有非議。有僚屬疑劉承祐年幼,此前又未有表現出在武功方面的天賦,軍中驕兵悍卒,恐其難制,不過都被劉知遠壓下了。
後來的事實證明,下屬的顧慮並不是沒有道理,對上頭指派的“娃娃軍主”,龍棲軍將士並不服氣,哪怕他是北平王的兒子。軍中從來強者為尊,尤其是在這武力至上的亂世,拳頭才是硬道理。
初掌兵事,劉承祐便遇到了極大的挑戰,軍官藐之,士卒疑之,雖以身份之故,底下人還不敢正面頂撞,但那沉默的對抗與排斥,卻讓劉承祐感受得異常真切。軍令難通,上情下達,十分滯澀。
這個時代的軍隊,軍紀一般都難用“優”、“良”、“好”之類的詞來形容,甚至有的軍紀越差,戰鬥力越強。
但初期的龍棲軍,戰鬥力不怎麼強,軍紀卻尤差。將怠兵懈,常有違法亂紀之舉。駐地臨村鎮,似欺壓良善,偷掠百姓,霸民財貨之類的事情,底下軍士幹得並不少。
一開始,劉承祐表現得很佛系,寡言而少語,放任自流,只是默默地將所見所聞,默記於心。直到半月之後,劉承祐將龍棲軍上下的情況摸清楚之後,大棒果斷揮下了。
首先便將數十名亂紀士卒,當作典型抓起來重懲,情節嚴重者,直接梟首示眾。這些人都有個特點,基本都是上過戰場的,強壯剽悍,桀驁不馴,是軍中骨幹。也只有這些驕兵才敢恣行肆為,軟弱者是不怎麼敢違法亂紀的。
有軍官以此質問求情,威逼劉承祐釋之。早有所準備的劉承祐,怎會再受其所迫,一意而孤行。並且,第二步便將刀子砍向亂紀軍官。以其作風,想要挑些軍官的差錯,那是一點難度都沒有的。虐待士卒,收受賄賂,不聽軍令,藐視軍法......
就在那三兩日的時間內,劉承祐拿下了十幾名隊長、都頭這類的低階軍官,一名營指揮使也被他以“慢軍之罪”的名義殺了。甚至於麾下稱得上中級軍官的一名軍指揮使,都被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