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氏0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都可以求得到,那麼其他沒有一樣是求不到的。這個求要如理如法的求,要從至心上求,從自己心地上求,沒有一樣求不到的。如果撇開了心地,從外面去求,那就是前面雲谷禪師所說的‘內外雙失’。所以佛門講的求福、求慧、求生淨土;中國世俗所講的是求福、求壽、求兒孫。多福、多壽、多男女、多兒孫,世間人求這個確實求得到,沒有求不到的。我們知道了凡確實是添福、延壽、添丁,完全是超出他命裡的常數,這是他一生修得的,不是命裡註定的。
書曰。天難諶。命靡常。
‘書’是《書經》,五經裡的一部書。《書經》是中國最古老的歷史,記載上古時代的典章制度。這兩句話,“文見商書(商朝)鹹有一德篇”,《商書》裡面的一篇。‘天’是講天命,也就是我們講的定命。我們命運被人算定了,落在數量裡。‘諶’就是信的意思;天命難信。也就是常數是有的,但很難相信。為什麼?它有變化。雖是一個常數,但它天天都有加減乘除。了凡居士斷惡修善,惡的天天減少,善的漸漸在增加。做了知縣,減糧這一節,這是乘法不是加法。這一乘,一萬條善事沒幾天就做完了、圓滿了。這就不是一一相加,是乘法。如果造大惡,那一下就除掉,不是一樁一樁減。所以我們起心動念,所作所為,的確有加減乘除,這就是很大的變數;常數有,變數就難信。常數決定是有,但不是呆板的,是會變的。
‘命靡常’,《太上感應篇》明白的告訴我們:“禍福無門,惟人自召。”禍福都是自己行業感得的果報。
又云。惟命不於常。
這一句話也是《書經上週書康誥篇》裡所說的,也是說天命無常。告訴我們修德的重要,變數勝於常數。
皆非誑語。
古聖先賢這些教訓都是真實的,所以我們尊稱為“經典”。“經典”就是我們現代人所講的真理,絕對是真實,不會改變的。這些教訓應用在現代,還是真實的;若不信,憑著自己的意思,胡作妄為,只有增加過失。眼前縱然得到一點好處——何況所得到的還是命中有的,若不知修德,所得也保不住。不但財富不能常保,壽命都靠不住。命都保不住了,財富再多又有什麼用?這個社會隨時都有災難,隨時都可以把命丟掉。你想想看,其他的還有什麼意義?縱然得到了也沒有意義。《普賢菩薩行願品》裡說得很好,一個人在臨命終時什麼都帶不去,你的家親眷屬、地位、威勢、財富,沒有一樣你能夠帶得去的。能夠帶得去的是“十大願王”,願王常隨不捨,引導你到西方極樂世界去。
佛門也說:“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這是很重要的警語。既然曉得業隨身,業會隨著我們走,就應該要努力修善因,不要帶著惡業走。帶惡業,我們就由惡業引導墮三惡道;善業引導生三善道;唸佛的淨業引導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比較比較、衡量衡量,我們就清楚了,這一生中應該要做些什麼?所以眼光要看遠一點,要看大一點,不要在眼前斤斤計較,不要計較這一生的得失。這一生時光非常短促,如果我們能在這一生中,多做一點好事、多利益一切眾生,這個功德大了!
古聖先賢的話,我們讀了要能夠相信、能接受,依教奉行,所得的功德利益是自己受用不盡的。你不相信,你認為那是神話,靠不住,那是自己的業障。無比殊勝的因緣,就當面錯過了。
⑷教子知過?改過?修福積德
吾於是而知凡稱禍福自己求之者。乃聖賢之言。
這是了凡先生真正覺悟的話。大聖大賢有真實的智慧,把事實真相看得清清楚楚。佛菩薩是聖人當中的聖人。
若謂禍福惟天所命。則世俗之論矣。
這是講常數。以前孔先生跟他算命是世俗之論,雲谷禪師教他改造命運是聖賢之言。曉得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