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 (第2/4頁)
瞎說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星羅棋佈,都初具規模,地主積累了資本幹啥?那就是買地買更多的土地。有買有賣,便有了矛盾糾紛。
當時武家或者吳家,在村裡最大的地主的兩個兒子因地界鬧起了糾紛,官司先從縣衙打到知府再到巡撫,真是誰送的禮物重誰就有理了。最後老舅的調停下,一兄弟終於明白,氣憤地道:“別說那幾尺寬的地界俺不爭了,那塊地都給你了!再打一年官司,家底徹底就打光了!”
另一個弟兄竟然恬不知恥地說:“證明你不佔理兒唄!”
讓步的那個弟兄真是把肺要氣炸了,就怒斥道:“從此你姓吳,俺姓武,咱們從此不一戶!”
親弟兄反目成仇,一把火把族譜燒燬。從此一個姓吳一個姓武,在這條如豆角彎一樣的南北大街上,武家佔東邊,吳家佔據西邊。以後歷經幾次兵荒馬亂,到底開始遷民的時候老祖宗是原姓武還是吳,已經無處考察。還有那三個家丁也都跟了主子的姓氏,這以後的血統裡誰還能分得清道得明?
至於“你姓吳俺姓武,還是你姓武俺姓吳”的說法也無從考究。他們姓武的一族就叫武家寨,姓吳的就自稱吳家寨,推翻清政府以後,民國年間制定地名的時候,按照當時人口的多少定村名。因為當時武家比吳家多幾口人,所以,這個村子就叫武家寨了,沿襲至今。
後來村裡的陳氏白氏家族都是從清末民初遷徙而來,都有家譜可考。還有一戶也姓武,人稱“武三家”。他這個武族給武運昌沒有瓜葛,村裡的口頭歷史說這個武家是土居戶,武家寨興旺以後回遷的。傳說,當時燕王派兵把這一帶村莊的原著居民通通殺個雞狗不留,原因是燕王掃碑的時候,這一代人百般阻止燕王南下,是擁戴朱洪武長孫坐天下的刁民。後來燕王朱棣幾經損兵折將,沒有突破陸地的防線,才改道海上清了君側,篡奪了大明江山。但是人就像野草一樣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燕王的兵把村裡街道上用掃帚掃,用耙子摟,第二天看見新踩下的腳印就找人。新腳印經常有,這證明永遠是殺不盡的原住民。於是燕王開了金口道:“別找了,封他們‘土居不發’”。皇帝的金口御言,就是說你原住民是多少戶,永遠是多少戶。所以這一支武姓到民國初期,一直是三戶,只要看著發展到四戶,就得傷亡或者以後無後嗣而又黑一戶。解放初期,有陰陽先生給這一脈武性指路說:“你們可以投武家門下,成為武家乾兒子,就發起來了。”
果然如風水先生之言,武三家認到武運昌一脈以後,到現在已經發展到了六家了。
村裡更有老人說,這那是風水先生的高明,這是八路軍破四舊不信鬼神不信迷信,才使武三家發達了起來。
要不一個小村的歷史,遠比中國一個城市的歷史複雜。不瞭解農村你就不瞭解中國,這話將影響到啥時候呢?因為村裡這些人高的矮的胖的瘦的男人女人,姓武姓吳姓陳姓白,每一個活人都是土裡埋著半截,土上生活著半截。他們生於土長於土最終變成泥土……正是有了這些瓜葛相交相連,才有了分分合合,喜怒哀樂,明爭暗鬥。
在這武家寨裡,吳先生算舊學新學都有涉獵,所以他對身外之物看的比較淡薄,而注重精神世界。所以他的小兒子吳文生又極其與他相似,不過好像他走的是歪路;而他的長孫吳茂林人生觀才初具雛形,他將在以後的現實生活裡被摔打成啥樣子呢?比如這次村支書的選舉,吳先生知道孫子茂林不是武運昌的對手,因為自從分地以來,農民表面是物質生活提高了改善了,可是農民內心深處都很緊張很苦很累,所以農民們變得自私短淺,只要有了眼前的利誘,裝兒子喊不尊重的人一聲爹又如何呢?武運昌是公家有人撐腰,自己手裡有錢,這些硬條件,靠他吳先生多年積攢起來的虛名和吳茂林吳文生能頂翻嗎?
吳先生原意是把茂林這個長孫,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