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受約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不會有這種尷尬。我碰到的都是此溫婉友善謙和持禮的江南女子。所以我的“荷包”最終空了,實在無法拒絕她們隱約的期待,尤其是那一低頭的溫柔與一句軟酥筋骨的吳語……
古人早謂,人生貴極是王侯,浮利虛名不自由。爭得似一扁舟,弄月吟風歸去休。歸去休——吳江的柔情深意在這靜謐的夜裡如潮水般淹沒了我所有的記憶。
吳江處處皆詩意,這是因為多水、水好的緣故。其實對我這樣已經漂泊在外幾十年的“蘇州老鄉”來說,最願意聽的還是那些曾經經歷了蘇州經濟發展各個時期的老幹部、老鄉親們的講述,因為他們是歷史的見證人,從他們嘴裡講出來的故事讓我常常激動和感動……在吳江,我又一次有這樣的收穫。
那天在一家茶館,我見到了幾位吳江老領導,還有幾個專門從事政策研究的老學者,他們的滿腹“吳江經”好聽而精彩,其中一位叫吳海彪(市府調研員)的說:吳江的經濟是無中心的經濟,也就是說看起來並沒有一個完整和刻意主導、捧月式的中心產業,但卻在這種無中心的產業中形成自己獨特的產業。比如盛澤的絲綢市場,它是由這個古老的絲綢之都根據自己的傳統發展起來的,之後帶動了周邊數個鄉鎮、甚至形成吳江第一大紡織產業的形態。再比如以七都鎮為龍頭的電信電纜產業,當時就因為這個地方的老百姓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起就有一批人到上海去撿破銅爛鐵,後來歸類將這些東西賣還給上海人,於是同上海人有了交往。上海人就到他們那個地方去,把有用的東西拿走,留下了錢,順便還帶回些當地的農副產品和水產品,這樣一來二往,七都便成了與上海有著密切關係的地方。當電信產業蓬勃發展時,七都人從小打小鬧的“撿破銅爛鐵”一下發展到全國最大的電信電纜產業基地,並且輻射到周邊幾個鄉鎮……這就是吳江模式,它既不像張家港一上來就猛勢,也不像常熟只要看準苗頭上來就非常厲害,更不像崑山闖出個“自費開發區”。
吳江人的性格與水多有關係,更主要的是由於這裡歷史上人少水多田多,農耕經濟和水域經濟比較發達。費孝通這位大老鄉曾經這樣評價過吳江人:吳江人的優點是老實,缺點也是太老實。吳江人的特點確實隱含了誠信、精明、勤勞、溫順、禮義和不敢最為先的品質,就像湖蕩之水,喜歡幹什麼都求平和。有人說這種性格好,也有人說它不好,但這就是我們吳江人的基本性格。
吳江人的這種性格確實很像湖塘之水,它不像大江大河那樣洶湧激盪,總是平和溫情,然而這並不是說湖水就沒有性格、沒有個性。我們這裡有一位叫徐關祥的企業家說的話很有代表性,他曾是黨的十四大代表。他說,我喜歡做“老二”,但這個“老二”一定是最強最大的老二。第一個吃螃蟹的是別人,而我是第二個吃螃蟹的人,我看著第一個吃下螃蟹沒事後,輪到我吃時一定是狠狠吃它一大口,一定比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要吃得多、吃得狠、吃得更有水平。 電子書 分享網站
第21章吳江的金木水火土(17)
這就是吳江人的哲學,吳江人的思維和行為方式。
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蘇州地區的鄉鎮企業起步開始,到世紀之交前後的新型經濟大發展的當今這些年裡,吳江的經濟發展路子走得平穩,似乎也沒有大起大伏,甚至讓人看來有些任其自然的狀態。然而也許這正是吳江的特色和一方湖塘之水蘊育了吳江人的性格特徵和追求方式——兄弟縣市各社各村大舉興辦各類小企業時,他們則靜待機會,後發制人,最後藉助盛澤絲綢優勢辦起了全國最大的紡織市場並且將這種優勢一直保持至今。當別的兄弟縣市的企業在不停追求大公司、大集團時,吳江人則悄悄地利用自己的優勢形成板塊經濟,透過一個鎮、一個鄉,甚至一村一隊,構築起自己板塊加網狀的特色經濟,並將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