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 (第1/5頁)
空白協議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張有堂拿著弟弟給的地址回了家,收拾了些東西,在家門口的公路邊攔了一輛去省城的順風車,帶著潤生治病去了。
本來張桂香也想跟著去,她覺著既然治病就免不了要住院,公公年紀大了,她跟著去也好服侍潤生。
姐夫卻不肯讓她跟著,姐夫覺得反正是沒希望的一場瞎忙,何必去那麼多人。可是他怕家人不高興,只好推說如果姐姐也去了家裡就剩潤葉娘一個大人,她一個人帶兩個孩子,照顧不過來。而且他這一去治病估計要花不少錢,姐姐在家幫著田蘭開店,多掙兩個錢,也好多少填點窟窿。姐姐覺得有道理,也就沒有堅持。
張有堂帶著兒子到了省城,按弟弟給的地址找到了黃原地區駐省城的辦事處,辦事處的人很熱情的接待了他們,他把從家帶來的一些土特產送給辦事處主任,主任推辭:“大哥這可使不得,你是有軍的大哥,我和有軍又是多年朋友,那你就算是我的大哥,我怎麼能收你的東西呢,快,快收起來。”
“李主任,這也不是啥好東西,都是自家地裡出的,你就收下吧。”人家客氣管自己叫一聲大哥,張有堂可不敢託大,客客氣氣的稱呼一聲李主任,還死命的把東西往人手裡塞。
“大哥這麼客氣,那我就恭敬不如從命了。”李主任推辭不過收下了東西,招來一個服務員“大哥,你們一路趕過來怕是累了,我讓人先帶你們休息去,醫院那頭我已經聯絡好了,咱們明天就可以去。”
張有堂父子倆跟著服務員到了房間,安頓好以後,張有堂連寫帶比劃的跟張潤生說:“你知道剛才那個李主任為啥對咱那麼客氣嗎?我那天去縣裡,你二叔說他可能要調到地區裡了,要不是你二叔,咱平頭老百姓一個,人家哪有功夫搭理咱。不過就算有你二叔的面子在,咱平時見到了也得對人客客氣氣的,知道不。”
老話說:人可以不識字,但是不能不識事。張有堂抓住機會就給兒子講世事人情。
潤生點點頭,表示明白。
第二天李主任很殷勤的帶著張有堂父子倆,去了省耳鼻喉專科醫院。經過一系列的檢查,醫生認為潤生的耳朵還是有微弱的聲感的,可以透過佩戴助聽器來提高聽力。
雖然醫生說潤生這樣的藥物性耳聾是無法治癒的,但透過助聽器可以改善聽力,至於改善到什麼程度,就要進一步檢查,根據潤生的耳朵和助聽器的質量來決定了。
張有堂一聽兒子的耳朵以後能聽到聲音了,高興地不得了,當場就和醫生說,給他們配最好最貴的那種助聽器,他們不怕花錢。
能聽到聲音了!巨大的幸福把潤生砸懵了,他傻傻的坐在那,任他爹高興地上躥下跳。
潤生住進了醫院,做進一步的觀察和輔助治療。張有堂則抽空去了趟郵局,把潤生能恢復聽力的訊息告訴了家裡,同時讓家裡再匯點錢過來。
家裡的女人們接到電報都很高興,潤葉娘開了箱子,把家裡的錢都拿了出來。田蘭和婆婆也把她們最近掙的錢都拿了出來,因為不知道到底要花多少錢,大家一合計,索性把能湊出來的錢都匯了過去。
姐姐每天除了照顧店裡的生意,就是擔心在省城求醫的姐夫。
姐夫在省城待了快一個月,除了配助聽器,還接受了語言方面的康復訓練。回來的時候已經能夠正常的和人交流了。
大家聽說聾了十幾年的潤生,去了趟省城就又能聽見了,都很好奇,像看西洋景一樣爭著來看潤生,一時間家裡、店裡都人滿為患。有些家裡也有聾啞人的人家,還跑來打問潤生是在哪治的、怎麼治的。
就在潤生能重新聽見聲音之時,南邊戰場上的張家棟卻被不時呼嘯而過的炮彈震得耳朵嗡嗡響。
作為偵察兵,張家棟和他的戰友們是第一批走上戰場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