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樂小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光緒年間,我跟著年輕的太爺爺踏上了前往南陽的路途。那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清晨,道路兩旁的樹木鬱鬱蔥蔥,微風拂過,帶來陣陣涼爽。
行至中途,只見一位面色愁苦的路人坐在路邊的大石頭上,唉聲嘆氣。太爺爺心善,上前詢問。那路人見太爺爺一臉關切,便自述起病情來:“我這幾日不知怎的,全身浮腫,尤其是這雙腿,沉重得如同灌了鉛,肚子也脹脹的,吃不下東西,整個人都沒了精神。”
太爺爺仔細觀察了路人的面色、舌苔,又為其診了脈,心中便有了判斷。太爺爺說道:“你這是水溼內停,脾腎陽虛所致。”說罷,太爺爺決定為其針刺治療。
太爺爺讓路人仰臥,然後開始尋找水道穴的位置。他指著路人下腹部,說道:“這水道穴,就在臍下 3 寸,距前正中線 2 寸之處。此穴乃水液通行之道,善治水溼諸症。”
只見太爺爺取出銀針,精準地刺入水道穴,行針片刻。路人頓感體內似有一股暖流湧動,不適之感漸漸減輕。
太爺爺一邊行針,一邊向我講解:“這水道穴,功效甚多,除了治水溼所致的水腫,還能調理小便不利、痛經、疝氣等病症。對於小便不利者,針刺此穴能通利水道,使小便通暢;痛經之女子,多因氣血瘀滯,水溼不行,刺之可活血行氣,利水止痛;疝氣之患,亦與水溼氣血不暢有關,水道穴能疏調下焦之氣機,通調水道,使疝氣得消。”
不多時,起針之後,路人驚喜地發現,浮腫已然消退了不少,身體也輕鬆了許多。路人感激涕零,連連道謝。
我望著太爺爺,心中滿是敬佩,也更加堅定了學習中醫、傳承醫術的決心。
後來我聽太爺爺告訴我這水道穴,其名寓意深遠,不僅揭示了穴位的生理作用,還蘊含著與中國傳統文化的緊密聯絡。
“水”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具有豐富的象徵意義。水象徵著柔順、滋養和流動,代表著生命的源泉和活力。“道”在傳統文化中,是一種高深的哲理和法則,意味著規律、路徑和秩序。
將“水”與“道”相結合,水道穴之名傳達出了水液執行應遵循一定規律和通道的理念。這與中國傳統文化中強調的“順應自然”“陰陽平衡”等觀念相契合。
水道穴之所以能夠治療其所主的病症,關鍵在於其功效與穴位名緊密相關。
在治療水腫方面,水道穴彷彿是疏通水液瘀滯的通道,使多餘的水液能夠循道而排出,消除腫脹。
對於小便不利,水道穴發揮著引導尿液順暢通行之道的作用,恢復正常的排尿功能。
在調理痛經時,水道穴如同調節氣血水液執行之道的樞紐,疏經通絡,使氣血通暢,疼痛得以緩解。
針對疝氣病症,水道穴好似重整區域性水液氣血執行之道的關鍵,恢復正常的生理秩序。
總之,水道穴之名不僅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自然規律的尊重和順應,也精準地反映了其在調節人體水液代謝、維護生理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從而有效地治療各種相關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