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龍之家族(2) (第1/2頁)
因卿不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高儼抵達洛陽的當晚,便是在地方官員的帶領下,去位於宮城的社稷宗廟祭祀,並且焚香告知祖先,他高儼究竟是來幹什麼的。
這是帝王出行必不可少的一道程式。
隨行的禮部官員也會十分嚴格的督促高儼。
好歹也是新成立的衙門,高儼多多少少都會給他們點顏面。
否則剛改革官署自己就不帶頭遵守,還如何讓這些朝廷衙門服眾?
就當是參觀好了。
畢竟單論歷史,現在的洛陽古城可比關中那座長安還早了八百多年。
乃是當年西周時,文王親自命人建造的周城,號稱天下中心。
所以無論王朝更迭,洛陽始終佔據著極其重要的位置。
《逸周書》是這樣記載洛陽的:南繫於洛水,北因於邙山。
故此才有周平王東遷洛邑。
雖然秦漢時期更加註重關中地區的建設,但洛陽也仍舊建有大量宮殿建築、武庫。
並以此作為關中管理全國的一道重要延伸。
故而洛陽並沒有因為不是都城受到冷落。
尤其漢光武帝劉秀因為看到長安的破敗,加上財政上的不允許,乾脆定都洛陽,並對洛陽進行再擴建,所以洛陽倒是繼承了不少長安建築的規制。
甚至後來建設鄴城時,也參考借鑑了洛陽。
而曹魏在篡奪漢朝國祚後依然把都城選在洛陽,並在前朝故址上重新規劃。
包括西晉,也同樣對前朝的建築加以改建。
不過這一切因永嘉之亂而再度遭到破敗。
所以高儼現在看到的洛陽,實際上是由北魏皇帝拓跋宏遷都洛陽後,再度重建所展露出來的面貌。
拓跋宏把新的宮城建在中軸線偏北的位置,御道周圍則是官署區和社稷宗廟。
此外,以御道為中心建立端直的街道,街道兩旁寬三百步,規劃十分整齊。
站在宮城的最高處,能對整座洛陽一覽無餘,寬廣的視線讓見多識廣的高儼也忍不住開口讚歎道:
“好一座雄城!”
身旁負責接待高儼的洛州刺史、新蔡郡王康德立即訕笑著附和道:
“那可不咋的,臣為了能讓大行臺耳目一新,三日前便召集全城百姓灑掃…”
高儼眉毛一挑,想衝他發火卻又不知該說些什麼,平心而論,康德並未做錯什麼,他沒來個黃土墊道就已經算是遵循高儼一切從簡的意願了。
“你是康居人?”
挑不出錯,只好隨口問兩句,好歹人家也勞心勞力,甩臉子不太合適。
康德笑道:
“大行臺猜的不錯,臣的祖上的確是康居人。”
高儼又瞅了他一眼,高鼻樑深眼窩,脖子上的汗毛再多些都夠梳成辮子了,這還用猜??
於是高儼又隨口問道:
“從撒馬爾罕遷過來的?”
這下輪到康德吃驚了,他意外的看著高儼,驚喜地叫道:
“大行臺也知撒馬爾罕??”
撒馬爾罕其實就是康居。
《漢書·西域傳》是這樣記載康居的:
蕃內九千一百四里,戶十二萬,口六十萬,勝兵十二萬…至成帝時,康居遣子侍漢貢獻,然自以絕遠,獨傲慢不肯與諸國相望康居國。
大意是介紹了康居當時的情況,以及這個國家的外交態度,簡而言之,用傲慢這個詞便能概括。
所以高儼含沙射影的問道:
“你們撒馬爾罕現在受誰的奴役?貴霜人?還是嚈噠人??”
康德眼中的震驚再也抑制不住,表情就彷佛找到了知音似的,他突然抓住高儼的手,十分激動的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