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義軍作戰打天下的時候,很注意延攬士人,以為己用。譬如劉基,譬如宋濂,譬如“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高升,譬如“不嗜殺人,故能定天下於一”的唐仲實等等。但江山坐穩,這些讀書人和那些恃功自傲的功臣宿將一樣,很有礙於他的統治,登基沒幾年,他就開始收拾了。
如果說引發朱元璋對開國元勳大開殺戒的藉口,是謀反叛亂,他對知識分子的鎮壓,就是不能容忍這些讀書人對他的“譏訕”,尤其不要碰他的“忌諱”。
《閒中今古錄》舉了這樣一個例子:杭州教授徐一夔撰寫了一份賀表,上呈朱元璋討好。馬屁拍得夠響的,其中有“光天之下,天生聖人,為世作則”等阿諛奉承語句。誰朱元璋閱後大怒,他說:“‘生’者,僧也,以我嘗為僧也,‘光’則無發也,‘則’字音近賊也。”遂下令把教授斬了。這很有點像阿Q,因為頭禿,連“光”、連“亮”都在忌諱之列。但阿Q頂多怒目而視,朱元璋卻是皇帝,而且是一個暴虐成性,殘忍乖戾的獨夫,那自然是要殺人的了。
《閒中今古錄》裡還舉了一個例子,洪武甲子,朱元璋開科取士,一些功勳大臣不服,認為他輕武重文,朱元璋講:“世亂則用武,世治則用文。”勳臣們提醒他:“此固然,但此輩善譏訕。”並舉了朱元璋的當年的死對頭,另一位起義軍領袖張士誠的例子告誡他。張原名九四,對儒士相當禮遇的,因嫌九四作名不雅,請教這些儒士,才改為張士誠這個名字的。朱元璋一聽,說:“這名字不是很好嗎?”哪知道這些勳臣說:“《孟子》裡有一句‘士誠小人也’,這根本就是在變著法兒罵他,他不明白罷了!”這正好碰上朱元璋的弱勢情結,從此對士人和他們的文字,挑剔找碴,沒完沒了。
txt小說上傳分享
話說朱皇帝(2)
皇甫錄的《皇明紀略》裡也記載過,他曾經命令狀元張信教他的兒子們寫字,張信用杜甫詩“舍下筍穿壁”作為臨摹字式。朱元璋一見這五個字,莫明其妙地大怒:“堂堂天朝,何譏誚如此?”說話間把這位狀元推出去腰斬了。
僧人來複上謝恩詩,其中有“金盤蘇合來殊域”、“自慚無德頌陶唐”兩句,朱元璋閱後發火了,頭一句認為“殊”字是“歹”和“朱”二字合起來的,是在咒罵他;後一句認為是諷刺他無德,“雖欲以陶唐頌我而不能也,遂斬之”。這種毫無理性的文字禁忌,其實,這些所謂的“忌諱”,是和他本人的文化弱勢聯絡著的,也是歷代草根階層出身的帝王,仇視讀書人的一個基本情結。
據史傳載,朱得天下以後,那些曾為元政權工作的官員和士子,並不熱烈擁戴朱皇帝。按理,他們應該慶幸擺脫外族統治,而投身這個漢族政權。但是,知識分子很聰明,他不傻,你說下大天來,我不上鉤,你又能奈我何乎?很簡單,他們在觀察,對朱皇帝的屠殺功臣,鎮壓異己,抵制文化,排斥文人的政策,心有餘悸,抱著不敢合作的心態。
可朱元璋需要幹部,從中央政權到地方政權,都得有人為他做事。他知道這些識文斷字的傢伙,不買他賬,可這些人忘了最基本的一條,老朱暗自一笑,政權在我手裡,刀把子在我手裡,你一不能上天,二不能入地,看你往哪裡逃跑?於是,便出現了在中國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不準不做官的時期。
老朱這一手,有點黑色幽默。
非要你做官不行,你不肯出來做官,就砍你的腦袋!我想,先前的和後來的那些官迷們,一定會說,天下哪有這等好事?但在朱元璋當上皇帝以後,確實頒佈過一條嚴懲不貸的法令,叫作“寰中士夫不為君用”的律例,歷朝歷代,還真是少見。
為什麼有那麼好的差使,人們卻不願去當官呢?原因就在於這位皇帝太草菅“官”命。他取得政權後,經常藉口謀反叛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