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頁 (第2/2頁)
[德]卡爾·馮·克勞塞維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且產生戰爭的條件越使戰爭適於概然性的計算,進行戰爭的動機越弱,局勢越不緊張,情況就越是如此。既然是這樣,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概然性的計算也能夠使人們產生媾和的想法了。因此,戰爭並不一定要一方被打垮才結束。,我們可以想像,在戰爭動機很弱、局勢很不緊張的情況下,即使是非常微小的、幾乎看不出的可能性,就足以使不利的一方讓步。如果另一方事先已經看到這一點,那麼他當然會去努力實現這種可能性,不會首先去尋找並走土徹底打垮敵人這條彎路了。
對已經消耗的力量和將要消耗的力量的考慮,對是否媾和的決心更有影響,既然戰爭不是盲目的衝動,而是受政治目的支配的行為,那麼政治目的的價值必然決定著願意付出多大的犧牲作代價。這裡所說的犧牲,不僅是指犧牲規模的大小,而且是指承受犧牲的時間的長短。所以,當力量的消耗過大,超過了政治目的的價值時,人們就必然會放棄這個政治目的而媾和。
由此可見,在一方不能使另一方完全無力抵抗的戰爭中,雙方是否希望媾和,這是隨獲勝可能性協大小和需要消耗力量的多少而變化的。如果雙方同樣希望媾和,他們的政治分歧就會得到折衷的解決。當一方希望媾和較迫切,另一方媾和的想法就可以少一些,只要雙方希望媾和的想法合在一起已經達到足夠的程度,他們就會媾和。在這種情況下,原來媾和想法較少的一方當然比較有利。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