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頁 (第2/2頁)
葉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畔,那主要是取的湖景;另一個就是阿拉彝族鄉,簡稱阿拉鄉的。
由於這裡樹木蔥蘢,一條河流繞村而過,河岸上架起一座高高的石拱橋,風光十分秀麗,和我插隊的貴州山鄉裡的村寨十分相像。還有一個具體的原因,使得劇組下決心在這裡拍了一個來月的戲:當時是20世紀80年代初,可要在省城昆明近郊,找到一處像我插隊在貴州偏僻山鄉裡的泥牆茅草屋,已經是很不容易了。而在阿拉鄉的小村林子與河流之間,恰恰找到了獨門獨戶的一幢泥牆茅草屋,茅草發灰發黑了,泥牆龜裂了,和當年我下鄉時的知青屋相像極了。一問,這幢泥牆茅草屋早已廢棄不用了。原來,它是阿拉鄉的牛圈,土地聯產承包以後,集體的耕牛也已分歸各戶餵養,牛圈用不上了。所以它連門也沒有!更令人驚喜的是,與阿拉鄉的村幹部一聯絡,他們說,只要二百元,這幢牛圈就能盡劇組使用,需要用多久就用多久。於是乎,劇組當即付了二百元,然後根據我的意見,在屋頂上請農民工加蓋了一些茅草,最主要的是,又花幾十元請當地彝族農民編了一扇竹笆門,在門上敷滿牛屎,權作知青屋的門。這麼一改造,簡直就同我插隊時的知青屋沒甚兩樣了。這以後的一個多月時間裡,《蹉跎歲月》中知青們在知青點上的戲,在村寨上的戲,在寨子附近樹林子、小河邊、拱橋上的戲,全部都是在這裡拍攝的。成本低不說,還真正起到了情景交融、形象生動逼真的效果。飾演杜見春的肖雄當時就對我說過:不知為什麼,一走在山道上,從石橋上那麼大步走下來,我就會找到你們下鄉時的感覺。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