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頁 (第1/3頁)
有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而他或許也覺得理虧,刻意地又往後頭站了站,好讓前面的人擋住他的身形。
沈硯絲毫沒有受到來人的影響,繼續提筆處理著手中的事務。
就在此時,領頭的尚書禮也不見,直接毫不客氣地開口了:&ldo;閣老已是身居高位,就算不去推行甚麼新法也是萬人敬仰,又何必與我們這些人‐‐乃至整個朝堂的人作對?&rdo;
楊廷和也不生氣,右眉一挑故作疑惑,笑眯眯道:&ldo;什麼新法,沒聽說過。&rdo;
那尚書早料到他會咬著不承認,也不氣餒,而是繼續勸道:&ldo;閣老說笑了,此事是我親耳得知,怎會有假?某今日是好心提醒,在這裡還是奉勸楊閣老一句‐‐您可莫要晚節不保才是。&rdo;
姑且不說這句話的語氣有多惡劣、又隱含了多少威脅,單單是他這樣毫無禮節的做法就已經打定主意與楊廷和撕破臉了。
而他這麼做也不是沒有底氣的,恰恰相反,這尚書出身名門,依附於他的黨羽數不勝數,是黨爭中咬人極其厲害的那一撥。
在隋唐推行了科舉制之後,世家門閥對大局的掌控力度雖然小了很多,但卻並不能證明他們就式微了。
權貴官紳一直存在,傳承越久也就越根深蒂固,每年都有新的家族不斷崛起,也有很多舊的世家不斷衰落,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他們牢牢紮在大明的命脈上,吸著喝著這個王朝的血。
等到血被吸乾的那一天,就是大明崩潰的時候。
朱厚照深知這一點,在深思熟慮許久、又與元讓探討一番後,他決定動手了。
無他,光是每年八百萬兩的稅銀就至少被他們貪去了一半。
朱厚照並不是要把他們趕盡殺絕,而是給更多的人機會。
但是那些人並不領情,他們的眼中無父無君,只有利益。
聰明一些的權貴家族已經嗅到了一絲不太妙的趨勢,並不打算冒出頭,而是儲存實力,能少被削弱一點是一點。畢竟槍打出頭鳥,不是麼?
還有另一種則是選擇抵抗‐‐不要覺得奇怪,這事實上在大明很常見。
明朝是個比較特殊的朝代,這源於它的官制。
大明沒有丞相,只有內閣。但內閣的權力是遠遠大於丞相的。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皇帝下達的旨意,如果內閣不同意是可以選擇駁回的。
沒錯,作為傳說中站在權利最頂端的皇帝,他的意見可以被駁回。事實上這種現象只有在明朝的中後期才有,在歷朝皇帝當中都是極其罕見的。
如果你生在明中後期,是一位雄才大略想要一展宏圖的皇帝‐‐抱歉,不論你做出什麼改變,都將會有一堆人反對你,不是左邊的這一堆,就是右邊的那一堆。
如果你不做什麼,那他們更加不會放過你,直接一頂&ldo;帝王怠政&rdo;的帽子給你扣在腦袋上,並且還會把你在位時發生的那些不怎麼美好的事情都歸咎在這個原因上。
皇權旁落,文官掌權,於是在這樣的衝突之下,就產生了一種人‐‐權宦。
這也是為什麼明朝的&ldo;閹黨&rdo;鬧得這麼厲害的緣故,這事實上並不是宦官和文官的鬥爭,而是皇權和文官的鬥爭。
許多人只看到了宦官張永的囂張,卻看不透在他背後那雙帝王的眼睛。
楊廷和深知這一點,他雖出身不低,卻也有意改變這樣的局勢。對他來說,大義有,但私心也有。
但他即便心裡有著再多的想法,當務之急還是要把這群跟催命鬼似的的官員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