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庾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百姓都作歌曰:“天下大亂兮市為墟,母不保子兮妻失夫,賴得皇甫兮復安居。”
驃騎將軍便是當時天下頂尖的帥才,可驃騎將軍從不衝陣,不管是平黃巾之時,還是當年在涼州平叛王國之亂,驃騎將軍都是安坐於中軍,從而指揮大軍廝殺。
可惜驃騎將軍看不到大漢安定之日,便因病逝於長安,天子追贈驃騎將軍。
想到皇甫嵩,當年大漢的天柱,又不由自主的想到若是當時錄尚書事的司徒王溫候,若是肯將董賊舊部交給驃騎將軍,武有驃騎將軍,文有朝廷百官,天子聰慧,定可以效仿世祖皇帝再興大漢,那像如今,驃騎將軍病逝長安,王溫候也死於董賊西涼舊部,天子如今蒙塵,那還能看到大漢興復之像啊。
想到這裡,衛平便不免心懷悲慼,低頭遙想當年世宗皇帝時的大漢。
“衛兄,加快速度,我等去郎陵取糧草、青壯以及武備!”
衛平聽到此話,便抬頭看去,說話的正是劉備,劉備見衛平雙眼通紅,還以為是霍昭惹其生氣道:“衛兄莫要如此,延宗還未加冠,待加了冠,自然不會再去行衝陣之舉,你放心,待大軍安頓,你我便聯手為延宗加冠如何!”
“主公啊,不為延宗,只是我想起驃騎將軍和世宗皇帝時的大漢了!”
“衛兄,斯人已逝,莫要再做女兒姿態,再說若是驃騎將軍再世,豈願見到北軍屯騎營的先鋒落淚?世宗皇帝時的大漢,備亦是懷念,衛兄!我等當振作起來,扶保天子,再興大漢天威!”
衛平心情好轉許多,便記起劉備之前的吩咐,“主公,郎陵令投了?”
“什麼投了,趙儼乃是潁川之人,豈能投我這漢室宗親,他的明公不是我劉玄德,而是曹孟德,只不過我答應他不攻城,但是郎陵縣需與我軍青壯、糧草以及郎陵全縣的武備。”
“那郎陵能拿出多少糧草、青壯以及武備?這郎陵令,可告知主公沒有?”
——————————————————
王允(137年-192年7月4日),字子師,太原祁縣(今山西祁縣)人。東漢末年時期大臣。
出身太原王氏,世代官宦。舉孝廉出身,司徒高第徵為侍御史。出任豫州刺史,勤政愛民。鬥爭中常侍張讓失敗後,去官隱居。中平六年,大將軍何進掌權之後,闢王允為從事中郎,遷河南尹。董卓擁立漢獻帝即位後,王允代替楊彪,拜太僕、尚書令、司徒,密謀刺死董卓,聯合呂布共同執政,日益驕傲自滿。
初平二年(公元191年),董卓封王允為溫侯,食邑五千戶。王允想拒絕,士孫瑞對他說:“在大事沒成功之前,不能有絲毫破綻,您與董卓加官進爵,朝廷百官都瞻仰您的崇高品節,何樂而不為呢?不要因意氣而誤了大事啁!”王允一聽有道理,便受命聽封。
初平三年(192年),董卓餘黨李傕、郭汜、樊稠等攻破長安。王允兵敗而被處死,時年五十六歲。
皇甫嵩(?-195年),字義真。安定郡朝那縣人。東漢末期名將,雁門太守皇甫節之子、度遼將軍皇甫規之侄。
皇甫嵩出身於將門世家,最初被舉為孝廉、茂才。漢靈帝時被徵為侍郎,遷北地太守。黃巾起義爆發後,與宦官呂強上疏請求解除黨禁,被授為左中郎將,率兵討平黃巾之亂,“威震天下”[1]。戰後升任左車騎將軍,領冀州牧,封槐裡侯。到任後,他奏請減免冀州百姓一年的租稅。後因得罪權宦趙忠、張讓而被罷免,改封都鄉侯。中平五年(188年),被起用為左將軍,擊破王國叛軍。董卓掌權時,皇甫嵩遭到陷害,經其子皇甫堅壽求情,才得以保全性命。董卓被誅後,出任徵西將軍,誅滅其宗族。晚年曆任車騎將軍、太尉、光祿大夫、太常等職。
興平二年(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