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頁 (第1/3頁)
[美]H.P.洛夫克拉夫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我不相信這一切都是假的,我痛苦地掙扎著,發瘋似的想要解救這座城市,時間每過去一秒鐘,它就離危險更近一點兒。可是我的掙扎都是徒勞的,我沒有辦法擺脫這個可怕的夢境。夢裡的磚石房子就在沼澤的南邊,低低的山丘上有一個墓地,北極星依舊那麼邪惡和怪誕,從黑漆漆的穹頂之上灑下星光,像一雙監視著我的眼睛,總是試圖向我傳遞某些奇怪的資訊,卻又總是在剛剛傳達給我之後就讓我徹底失憶,記不清楚曾經發生過的一切。
(戰櫻 譯)
翻越睡夢之牆
beyond the wall of sleep
本文大約寫於1919年春天,最早發表在一本業餘寫作愛好者創辦的雜誌《松果》(pe nes)的1919年10月刊上。洛夫克拉夫特後來提到本文的靈感源自《紐約論壇報》(the new york tribune)上面的一篇關於紐約州警官隊在卡茨基爾山區工作的報導。而文章最後一段的引用也得益於洛夫克拉夫特本人在青年時代自學的天文學知識。
1938年3月《詭麗幻譚》再次發表《翻越睡夢之牆》時的插畫。
咱可真想要睡上一覺。
‐‐莎士比亞(《仲夏夜之夢》第四幕,第一場)
我時常在想,人類中的大多數是否會刻意停頓下來,去回想那些偶然出現在夢境裡的重要蘊意,或者回想那個它們所依附的隱晦世界。我們夜間夢境的絕大部分或許不過是些依照清醒時的經歷而產生的奇妙虛影‐‐但弗洛伊德也曾用他的童年象徵主義學說反駁過這種論調‐‐因為有某些東西並不在此列。它們脫俗而又飄渺的特質無法用普通尋常的觀點進行解釋,而它們所帶來的、讓人隱約覺得興奮與不安的影響也可能會讓人短暫瞥見一片屬於精神的領域,這片領域的重要性一點兒也不亞於現實生活,卻被一道幾乎無法翻越的屏障隔離在現實生活之外。就自身的經驗而言,我無從質疑他的理論‐‐也許,當人們失去了塵世間的意識後,便會旅居在另一個與我們所知的生命形式完全不同的無形生命中,而當我們醒後,卻只會留下些許最為細微與模糊的記憶。我們也許會從這些模糊而又破碎的記憶裡推論出許多東西,卻無從證實。我們也許只能猜想,在夢境裡,生命、物質還有活力,這些人類所知道、熟悉的東西,並不一定是恆定不變的;而時空也並不像我們清醒時所認知的那樣存在著。有些時候,我相信,這種更缺少實在感的生活是一種更加真實的生活,而我們在這顆水陸相間的小星球上所度過的空虛時光則是次要的,或者只是一種視覺現象而已。
1900年1月冬天的一個下午,當那個人被帶到州立精神病院時,我剛從充滿了此類思緒的年少幻想中清醒了過來。當時我正在醫院裡擔任實習醫師,而發生在這個人身上的事情從那時起便一直困擾著我。根據記錄,這個人名叫喬&iddot;斯萊特,或者喬&iddot;斯拉德。他有著典型的卡茨基爾山區居民所具有的外貌,是早期殖民地的農夫血統所留下來的子孫中的一員。那些古怪而又令人反感的居民在那些少有旅行者來往的偏遠山區裡與世隔絕地生活了幾乎三個世紀之久,因而已經衰落到了某種野蠻而退化的地步,遠不如那些當年幸運地定居在人口稠密地區的同胞兄弟們那麼文明先進。這批古怪的居民簡直就是南方人口中的&ldo;白垃圾&rdo;的真實寫照。他們沒有什麼法律與道德可言,而且他們普遍的精神狀態可能也要比生活在其他地區的美國本土居民糟糕得多。
喬&iddot;斯萊特是被四名警惕地監視著他的州警送進精神病院的,據說他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人物。但當我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