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第三十五章 (第1/5頁)
太極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尋玄狐心臟的事不能著急, 也急不來,林星火慢慢調整心境,將壓在頭頂的急躁拂去, 但始終將這件事記在心頭。酒坊第一波業務員將到各處聽老頭說古的習慣發揚光大,現在不鹹屯的好些年輕人只要出門,都會順帶打聽打聽當地舊事, 倒是翻騰出許多稀奇古怪的故事,說起來比戲匣子還好聽。
魏春鳳抽空還將這些事兒整理裡出來,攢了厚厚一本子,不僅正上學的娃兒們喜歡借閱,連林星火和兔猻都愛看。
老支書還鼓勵她,大隊免費提供本子和筆墨, 讓她只管記:“到冬天有空的時候咱謄抄幾份,放到大隊圖書室裡去。”
大隊圖書室,是老支書蹭林星火的縣圖書館內部借閱卡逛了一趟,回來後生出的主意。老頭進圖書館,跟老鼠掉進了米缸裡似的,比林星火這個正主還喜歡吶。
人家圖書館的書籍不外借, 老頭守在書架子前蹲了大半天,當間兒管理員中午下班攆人的時候, 老頭把臉往褲兜裡一揣, 陪著笑讓人家只管把他鎖屋裡就行,反正就是捨不得撒開手裡的書。下午林星火辦完事來接他時, 老頭摩挲著書脊, 嘆氣說他自己老了,書一合就忘了大半。
林星火留意他翻的那本書是講食用菌栽培技術的,回頭再去圖書館的時候便把書翻了一遍, 回家後閒暇時就將書默了出來——以她現在的記憶力,這本挺薄的冊子不在話下。可老支書收到的時候,眼圈都紅了,他拉著林星火說:“我小時候讀過幾年私塾,塾裡先生跟我們講‘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黃金屋’,那時候誰相信這個,我就想著識了字能給家裡個交代就行……可過了五十來年,這句現在不讓提的話都變成真的了——那裡頭的書有教種地的有教養蠶養蘑菇的,還有教咋做衣裳的,連戲匣子、不是,現在叫收音機的做法原理都有!”
老支書搓把臉:“那都是咱農民求爺爺告奶奶都學不來的本事!咋就捨得鎖進屋裡白放著呢?”他們屯原來沒有會釀酒的人,年年都要從別的大隊和公社裡買酒,十年前他捧著老臉託關係送兩個小夥子進城跟酒師傅學釀酒。可兩個月後再去看望他們的時候,倆後生被那師傅磋磨的皮包骨頭,每天從睜眼到閉眼都在出大力,可就是這樣,人家也不肯傳授真本事,防兩個人比防賊還過火。
整個屯勒緊褲腰帶省出來的禮物都打了水漂,他要帶倆孩子回家,可娃還哭著不肯,說這樣回去對不住鄉親們,又說誰家學手藝都得給師傅家白乾幾年活。但他沒讓,死拽了回去。他看出來那家人不是教學徒的態度,就是打著白佔便宜的主意,不然不能把倆娃用的這麼狠,真就是回了家立刻大病了一場。
可世上既有老支書這樣有遠見能包容的人,也不缺短視盲從老主意的人。
五月初,又下過一場雨夾雪後,氣溫明顯有了回升。不鹹屯的老老少少們都跟焊在地裡似的,將一大片將要種地瓜的田給翻得細細的,地瓜喜肥怕澇,社員們不僅深耕起壟,還從西山北的林子里拉來一車車腐了多年的落葉肥土。不怕誇張的說,那片坡上的地都被薅薄了一層。
就在大家夥兒摩拳擦掌只等著種紅薯苗的時候,颳起了一陣“十里棉桃白,五里甜菜香”的歪風。把“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口號打出來,號召“沒棉自己種,不能伸手要”。
把陳支書氣的胸口疼:“本地就不適合種棉花!”
岑老漢跟宣傳員拍桌子:“要能種早種了,誰不知道棉花好,誰家不缺棉花,全家只有一條棉褲的大有人在!你當俺們是懶嗎,你兩個眼睛是瞎的呀,出門看看去,咱們十歲的娃娃下學後都還去地裡幫忙!”
來宣傳的幹事就不高興,指著岑老漢的鼻子罵:“你們是走資本主義道路走偏了!要再這麼著,咱們就得拿起無產階級的鞭子把你們抽到正確的道路上去!說